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雕塑家阿爾特米德 借冥想爆發藝術力量

2019-04-09
■《懸而未定之軀》■《懸而未定之軀》

雕塑家大衛·阿爾特米德(David Altmejd)首次來到香港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舉辦個人展覽,展覽由即日起到5月18日。展覽的名字亦以其中一個作品的名字《懸而未定之軀》 命名。阿爾特米德於1974年在蒙特利爾出生,現居紐約。2001年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並取得藝術碩士學位,作品也曾在不同國家展出,如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盧森堡現代美術館和蒙特利爾當代藝術博物館巡展的大型個展「Flux」(2014-2015)等 。

「我創作的時候會擁抱突如其來的意外,因為我認為意識、肢體動作、意外和驚喜加起來給藝術品賦予了生命。」阿爾特米德對於作品的成品從來不設限,因為他了解到不斷變化的狀態,更能散發出獨特的力量。而近幾年阿爾特米德開始有冥想的習慣,其作品也見到靜觀給他創作之路帶來的影響和新靈感。

《懸而未定之軀》是設在展廳第一層中央的人像,人像重複三次出現的肢體輪廓,像是要將身體的震動彰顯出來。這是他第一次創作出坐茠漱H像,過去的作品裡,他設計的人都是站茠滿A冥想改變了他一貫的藝術作品和創作習慣。「我們看見雕塑中的男人在冥想。冥想需要專注力,它能讓人匯聚一股力量,從而將它變成作品的張力。」恍如懸浮於半空的人像,置身在展覽廳中央同一個內有不同間隔和孔洞的大型樹脂玻璃結構之內,透明的設計讓人一覽無遺,阿爾特米德形容它為一個聖物箱。「它是一個富有靈性的雕塑,以抽象的手法展現一種心靈的境界。」他一再強調冥想帶來強大而集中的力量。

展廳第二層帶給觀賞的人不一樣的氛圍,展出了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作品,當中包括了大小高度不一的半身雕塑,每一件都由幼細的金屬管支撐,豎立在底座上。「作品從三層的重疊變成了六層,甚至有更多的延伸,它代表茪@種轉變的過程。將一樣事物重疊和重複,意義就自然而生。它讓一個身份慢慢消失,也削弱人的自我和本我,把境界再推高一個層次。」阿爾特米德繼續將這些作品跟冥想的概念相連接。除此之外,他創作的時候喜歡將當時用的工具留在作品裡面,這樣可以給觀賞者對製作過程有一個參考,也彷彿將過程參和在成品當中。

對於時間的概念非常荌g的他,其中一些作品是以晶體結構所創作而成,它們呈不規則的形狀,有不同的凹凸部分,看荇玊洬遝蒤荇阞鑒ㄛO在震動。「單看這個作品我們無法追溯它製作的時間和過程,但它可以讓人對於時速有一個概念。」在完成所有作品以後,阿爾特米德往往有個習慣,就是在展覽場地的內牆上加一些孔、線條和自己手抓的痕跡,甚至在玻璃上製造裂紋,因他希望加強空間震動感。「當有裂紋的時候,我們就能看見光;當有光的時候,彩虹就會出現。」阿爾特米德盼觀賞者參觀完畢能夠看出一線希望。■文:陳儀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