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童夢飛翔】培育6C技能 免被機械取代

2019-05-17

筆者早前出席一個創意思維論壇,有學者分享未來人才需要的技能,並介紹了一個網站www.willrobotstakemyjob.com,只需提供職業名稱,系統便會顯示這工種會被機械人取代的機率。例如:會計及審計人才被取代的機率有94%,音樂家及歌手被取代的機會就只有7%。而老師呢?只有1%機會被機械人取代。這反映了一些重複性工作較易被取代,相反,從事需要溝通、創意、協作、明辨思維等技能的工種的人,就不必太擔心了。

上星期參加了以「重塑教育」為題的論壇,台上的中、小學管理層、大學教授及企業的人事專才皆異口同聲表示,教育的重點需重新聚焦,除了教授學科知識,也要鍛煉學生的21世紀技能。

分享的中、小學均應用Michael Fullan教授的6C框架改革課程,着重學科知識的應用,並融入溝通(Communication)、創意(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明辨思維(Critical Thinking)、公民身份(Citizenship)及品格(Character)的6C技能培育,裝備學生擁有社會人才需要的知識及技能。

另外,減少測考這類統一化的評估,加入觀察學生能力的評估,例如小組合作的功課、專題研習、課堂的參與等,能夠讓老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專長、能力及學習特色,協助他們建立個人化學習歷程,釋放潛能。

學校亦採用「作為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as Learning)的評估方法,讓學生以感興趣的範疇作專題學習項目,老師從旁教授專題研究的技巧,如蒐集資料、解難方法、多角度思考等,讓學生主導整個學習過程,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提升學習動機,主動學習。看到學生因學習燃起的那團火,相信是所有教師的動力來源。

成績單無法反映軟技能

大學教授也指出,今天想考進大學,除了看成績單,更重視學生的面試表現。考官會透過面試觀察學生的品格、對選修學科的視野及熱忱、個人的目標及夢想,以及待人接物之道等軟技能。這些都是成績單無法反映,但能為考生加分的元素。

企業的人事專才亦分享了人才招聘的趨勢,公司重視的不再是應徵者的學科背景,而是他們的6C技能,以免聘請到「高分低能」的人。

未來的社會生態環境複雜而多變,為孩子的明天着想,家長也要重塑教育,重點培育孩子擁有不被機械人取代的21世紀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香港教育城高級發展經理 洪婉玲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