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晉傑)常言道:「虎毒不吃兒」,但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日發表的第四份報告,顯示9名於2014年至2015年間遇襲死亡的兒童,當中竟有7宗的施襲者是其父母。委員會估計部分向子女施襲的父母,因為照顧上出現困難而「鑽牛角尖」害死子女,建議政府加強支援照顧者,並鼓勵他們有需要時主動尋求協助。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分析166宗在2014年至2015年間發生、已呈報死因裁判法庭的兒童死亡個案,當中59宗的死因是非自然因素,除了意外和自殺外,有9名兒童是因為被人襲擊而身亡,其中7宗個案的施襲者更是兒童的父母,4名親手殺害子女的母親中,有3人有精神病患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至於另外兩名殺死子女的父親中,其中一人要照顧患有多種殘疾的兒子,疑壓力「爆煲」。
料下手因憂子女無人照顧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C組(襲擊及其他因素個案)召集人李淑儀表示,沒有父母會刻意殺害子女,相信幾名殺害子女的父母是因為受情緒問題困擾,擔心子女日後無人照顧,才抱住保護子女的心態將其殺死。
同期並有一宗祖父抱着孫兒跳樓身亡個案,該名祖父同樣患有抑鬱症。李淑儀指長者患上抑鬱症有上升趨勢,呼籲長者照顧孫兒時要多留意精神健康。同時,男性普遍不慣於表達情感及拒絕求助,提醒他們有需要時可參與照顧者支援小組,主動尋求協助,而其他家人亦應留意照顧者的精神健康,留意他們會否有自殺跡象或抑鬱情緒。
委員會並建議政府加強為已經或正辦理離婚或分居手續的家庭提供協助,例如強化「共享親職」支援服務,在家事法庭或透過代表律師派發關於「共享親職」的單張,讓離婚夫婦和平分手及繼續履行父母職責。而針對殘疾兒童,政府亦應設法增進父母及照顧者的支援。
籲不應獨留兒童在家
另外,2014年至2015年間有12宗兒童從高處墮下,或跌倒等意外造成死亡,另有20宗未能確定死因的個案,但當中最少有11人的死因與不安全睡眠安排有關,委員會重申家長絕不應該獨留兒童在家不顧,提醒家長要留意嬰兒睡覺位置會否有枕頭、墊子及絨毛臥具等可能引致窒息風險的物品,建議家長在嬰兒單獨睡覺時要定期查看,或安裝合適的監察裝置。
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彭潔玲表示,社署接納檢討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未來會繼續促進跨界別及跨專業的合作,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務,以加強家庭凝聚力,協助個人和家庭預防及應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