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香港應如何認識和應對貿易戰

2019-06-01

楊華勇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全國工商聯常委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5月22日會見以蔡冠深為團長的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蔡冠深引述汪洋提到,在中美貿易摩擦之下,大家要有長久的心理準備,國家會繼續推動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希望香港企業能與內地企業共同走出去,推動中國做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的旗幟。

同一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將持續15年到2035年,在此之前會陷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循環,而2021年至2025年將是中美經貿關係最困難的階段,多個領域都會出現摩擦。

美國失道寡助 中國得道多助

面對美國在貿易戰中大打香港牌損港遏華,香港社會各界要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和角度認識中美貿易戰的長期性。

從總體上說,美國國力、軍力比中國佔優,技術先進,經濟和工業基礎強大,國際政治影響力強等,中國不會在短時間內戰勝美國的貿易戰;另一方面,中國市場龐大,經濟規模世界第二,製造業門類齊全,中國經濟與歐亞大陸及世界其他國家經濟聯繫緊密,這些基本因素決定了中國長期不可能被特朗普式的經濟帝國主義打垮。

同時,更應該透過表象看本質,特朗普集團對中國發起的貿易侵略和對全世界進行的貿易霸凌主義,是逆全球化的人類歷史潮流而動的,是失道寡助的;而中國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地站在維護全球化和正常貿易秩序一邊,主張互利共贏,反對單邊主義,得到大多數國家的回應。

內地和美國是香港的首兩大貿易夥伴,2017年經香港往來中美之間的轉口貨品總值約45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3%及總出口的9%,因此,香港經濟必會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爭威脅中國的國運,威脅香港的發展前途,香港工商界和社會各界,都應在中美貿易戰中堅定地同國家站在同一陣線。

隨着中美衝突持續升溫,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被美國擺上枱面。美國國會屬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去年11月14日發表年度報告,建議國會向美國商務部提出,考慮將香港及中國視為同一個關稅區域。據報道,香港回歸前有份草擬《美國-香港政策法》的一位美國政治中人稱,美國政府認為1997年後保留香港的獨特身份,對美企保留一個制度不同於中國內地、又能藉此滲入中國的經貿基地,有無可取代的好處。就算中美貿易戰升級,根據傳統外交智慧,美國也需香港作為「透氣口」,美國企業更需要香港融資,這是傳統大國博弈「你中有我」的智慧,如果美國要以「關稅區」制裁香港,美國同樣要承受巨額的損失。

中美貿易戰既然是一場對國際體系產生巨大影響的事件,那麼中國無可避免地要爭取更多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美國非理性行為帶來的挑戰。香港能促進西歐國家及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對於國家應對中美貿易戰會有幫助。

香港須高度戒備嚴陣以待

一旦爆發更激烈的中美科技戰,中國必然加快擺脫對西方科技的依賴,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地位將更突出;中國另一對策是積極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香港擁有國際金融和自由市場雙優勢,自然成為開路先鋒,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應該利用其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的地位,積極扮演「一帶一路」的樞紐角色,推動「一帶一路」,挫敗美國的貿易戰。

香港面對貿易戰的長期性,難以獨善其身,必須高度戒備,嚴陣以待,與國家保持密切溝通與深度合作,堅定與國家共同應對貿易戰,維護國家、香港乃至全球的共同利益。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是命運共同體,絕不能像某些親美政客跑到美國唱衰國家,在這場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中,反對派落井下石、「在背後打冷槍」的卑劣行徑,是對中華民族和全球利益的出賣和背叛。反對派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助紂為虐、唱衰國家和香港,企圖擾亂人心,必須揭露和譴責這種反中亂港行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