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蘇東坡與竹的不解之緣

2019-06-22
■文同《墨竹圖》 網上圖片■文同《墨竹圖》 網上圖片

■ 吳曉彬

蘇東坡的家鄉四川眉山有一個東坡竹園。園不大,景雅致,專為東坡鍾愛竹而建,在全國都不多見,頗得外地朋友欽羨。

蘇東坡與竹,說來話長,就從這個園子蔓延開去。

細數東坡與竹最深厚的淵源,莫過於園中立屏上那首《於潛僧綠筠軒》。光看題目,不了解蘇軾的人莫名所以。但一說詩的內容,很多人耳熟能詳:「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特別是「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更是口口相傳,成了蘇東坡愛竹的代言詞。

竹能入列「梅蘭竹菊」四君子,可見古人多好竹。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從「竹林七賢」到白居易再到蘇東坡,無一不與竹有茪ㄧ悀局t。而真正能有「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種境界的,非東坡莫屬。在處理精神與物質的傾向性選擇上,蘇東坡顯然指向了前者。但他並不因為竹之雅,就排除肉之俗,能二者得兼,才是真實的蘇東坡。所以他又說:「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好竹連山覺筍香」,那竹筍燒肉的美味,從宋朝飄到現在。  

肉與竹,正代表了蘇東坡性格的本我。他的身上既有大吃「東坡肉」的灑脫、率真,也有「風來竹自嘯」的超然、安閒。

東坡故里,竹韻悠長。

多年前一次在北京學習期間,室友課餘組隊去紫竹院公園遊覽,我因事未能同去。室友歸來,眉飛色舞,不無遺憾地對我說:「你沒去太可惜了!」「咋的?看到熊貓了?」「比熊貓更難得,好多竹子哦!」猛然想起室友乃山西人,很少見到竹,我啞然失笑。

室友不知道,在我的家鄉東坡故里,隨處有竹;在東坡的生活和詩文中,更是隨處有竹。「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因廳。」甚至到了黃州,「繞舍皆茂林修竹」。竹儼然成了東坡生活裡不可缺失的夥伴,「歲寒三友」見證了東坡的人生際遇。

蘇東坡的一生顛沛流離,但是他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灑脫逍遙,樂觀自在。蘇軾自出仕到病逝常州,其間曾多次被貶謫。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不管是自嘲還是自我肯定,能做到在人生沉浮飄搖中還如此地熱愛生活,無論何時都會發現生活之美的,正是「千年英雄」蘇東坡的做派。

蘇東坡對竹十分偏愛,在他的詩作中,竹詩不下百首。看東坡作品,在各個時期對竹子的態度都不同。年輕時,「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抒寫抱負;中年時,「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轉向閒適;老年時,「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已達超脫......縱觀東坡寫竹之變,似乎看到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對世事的感嘆。

唯一不變的,是蘇軾對「瘦竹如幽人」的眷眷之情。

詩詞書畫樣樣精通的東坡,不僅愛竹而寫竹,畫竹更是繼承與創新齊飛。

說起東坡畫竹,繞不開一個人,這便是蘇東坡的表弟,宋朝的畫竹高手文同。蘇東坡與文同因共同愛好墨竹,兩人常討論畫竹,感情甚篤。東坡對於畫竹的理論,最為精闢的見解莫過於「畫竹必先成竹於胸」。這既是東坡畫竹心得的高度概括,也是成語「胸有成竹」的本源出處。蘇軾、文同畫墨竹,光大了「湖州竹派」。後世畫家,從元代趙孟頫、顧安到倪瓚、夏昶等,凡寫墨竹,無不受到文同與蘇軾的影響。

蘇東坡不僅畫墨竹光大一派,更厲害的是畫朱竹開創一派。蘇軾在任杭州通判時,有天坐在公堂,一時興起,隨手拿起毛筆蘸茞僧漶A畫了一幅朱竹。生機勃勃的竹子火紅熱烈,十分另類。有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的朱竹?他便反問:我們也用黑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自成朱竹一脈。東坡朱竹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在乾隆、金農、吳昌碩以及後來的程十髮、啟功、朱紀瞻等筆下,朱竹都在熠熠生輝。

蘇軾畫竹的技法,也是獨「竹」一幟。他反對「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的畫法,作畫時「從地一直起至頂」,不像常人一節節地畫竹竿。宋書畫家米芾曾對他說這有違常理,他回答道:「竹生時何嘗逐節生?」米芾竟無言以對。他用別人常態的思維,貫之以自己的理念,非「胸有成竹」者焉能為此!

竹石不分家,蘇軾善畫竹,也擅長畫石。蘇軾把自己的作品與文同的比較後指出:「吾竹雖不及,而石過之。」如今,蘇軾留存於世的《瀟湘竹石圖》、《枯木竹石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具有永不磨滅的魅力。

詠竹,畫竹,用竹,一言以蔽之:一日不可無此君。竹不僅融入了東坡的現實生活,更觀照了東坡的精神境界。蘇東坡何以愛竹若此?「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也許正是因為東坡有達觀的氣概,率真若竹,不畏霜雪,挺拔若竹,翩翩君子,坦蕩若竹,才會有見竹猶人之感吧。

時光越千年。作為蘇東坡的故鄉,如今的眉山市「竹」意盎然:打「竹」百分,竹資源100餘種,竹面積100餘萬畝,竹產值衝擊100億元;做「竹」文章,柔的有「竹編」、軟的有「竹紙」、硬的有「竹鋼」,「中國竹編藝術之鄉」、「國際竹編之都」更是蜚聲中外。

竹韻東坡人未老,歸來仍是翩翩少年。如果先生聽聞在新中國70華誕之際,家鄉竹在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大放異彩,「成竹於胸」的蘇軾,「身與竹化」的蘇軾,該會提起他的硃砂筆,滿懷豪情地揮灑一幅「無窮出清新」的竹海美景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