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香港八景與新安八景

2019-06-22

■ 葉 輝

話說香港八景指於1940年前,港島八個美景,部分地點跟新安八景重疊,八景傳由考古學家陳公哲上世紀30年代挑選而得名;「香港八景」為旗山星火、仙橋霧鎖、鵝澗榕陰 、鴨洲帆影、赤柱朝曦、 扶林飛瀑、鯉門夜月、浪灣海浴;早於本港開埠之前已廣為人知;嘉慶初年,《新安縣志》重新修纂,選出「新安八景」,其中「鼇洋甘瀑」指瀑布灣的瀑布,在1940年前亦曾載為「香港八景」之一;當時來往廣州經商的歐洲船隻,經此處時大多都取食水。

香港開埠後為解決食水問題,港府截取瀑布灣源頭,興建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完成;自此之後,瀑布遂失去昔日壯觀情景;於香港保衛戰前,英軍亦在此處修築防禦工事,最後並無使用;上世紀70年代鄰近華富h入伙後,不少兒童都到瀑布灣的淺灘玩耍,其後發生小童溺斃的意外,當局封閉通往淺灘的道路,近年仍有人在此溺斃,亦產生鬧鬼傳聞。

瀑布灣北部為高爾夫球場,因開築通往鋼事W數碼港道而關閉,早於香港開埠前經已廣為人知。

盧吉道(Lugard Road)早名四馬路,乃本港行人道路,在港島太平山山頂薄扶林郊野公園一帶,道路以棧道形式環山而建,環繞茪茈迨s山頂,路面沿山體400米等高線修建,路口在山頂纜車總站以西;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間,以第14任港督盧吉命名,工程費用達5萬港元,棧道路段要先在峭壁鑿石立樁為橋柱,再在上面建橋鋪路,為本港唯一棧道;盧吉道居高臨下,可飽覽太平山下西營盤及維多利亞港西面入口的風景,亦以大霧聞名,故有香港八景中的「仙橋霧鎖」之稱。

盧吉道只有一段可容納行人通過的道路,其中大部分為棧道設計,可俯瞰及遠眺香港島區、鯉魚門、維多利亞港和九龍的景色。在盧吉道棧道西端向下望有「龜石」,傳說每年會向太平山爬升一寸,當它到山頂時香港便會陸沉;東端則有「豬頭石」。

太平山又名扯旗山、爐峰與域多利山,坊間通稱山頂,古名硬頭山,為本港島最高峰;太平山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及奇力山的山嶺地形;爐峰之名源於傳說古代有一個紅香爐漂流至銅鑼灣一帶,當地村民指此為天后顯靈,故建成銅鑼灣天后廟,用此香爐來上香奉祀,由於香爐靈驗,村民就將拾獲紅香爐的海灣稱為紅香爐港,後紅香爐港泛指港島,至《清初海疆圖說》與《海國聞見錄.輿圖》以紅香爐山指代港島,作為紅香爐港最高峰,太平山遂稱為爐峰,港府採納爐峰峽作為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山峽官方名稱,相傳在1809年赤P角海戰後,橫行廣東沿海多年的海盜張保仔戰敗向官軍投誠,漁民相信從此可享太平,遂改稱太平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