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延壽橋畔「聞」書香

2019-08-06
■ 延壽溪上延壽橋。 作者提供■ 延壽溪上延壽橋。 作者提供

肖 薊

延壽橋,一座飛架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龍橋街道延壽村延壽溪(亦稱「綬溪」)之上的平梁橋。己亥初夏,在莆田參加「全國各地雜文學會第33屆聯席會議」。這天下午各項議程進行完畢,距離晚餐還有一段時間。《雜文月刊》總編武立敏女士說,這附近有座延壽橋,報到當天我去過了,有點歷史,值得一看。於是,我等跟隨武總編直奔古橋去。

不到十分鐘,便來到延壽橋前。但見橋頭南端一座簡易石構「牌坊」,左右兩根高出牌坊橫樑的石柱頂端,各雄踞茪@隻石獅,門樑上懸掛茖潀磥j紅燈籠,在清風吹拂下,歡快地、灑脫地飄動,彷彿代表延壽橋,迎接我們的到來。近百位雜文人,懷茬X古的心情,興沖沖走上橋去。展現在我們眼前、歷經滄桑的延壽橋,古香古色、古韻猶存。橋面兩側石欄立柱上,都刻有生動威武、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石獅,與古橋風雨相守、相知相伴。當我從它們身邊走過時,頓生一種「石獅在作證,無聲勝有聲」的感覺。

宋建炎二年(1128),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壽村,發動群眾捐資興建延壽橋。明宣德四年(1429)圮塌,正統五年(1440)重建,清光緒六年(1880)重修。現存這座青石板橋長93.5米,寬2.6米,高8.5米,跨徑7.5米。我注意到,不很平整的石板,有的表面分佈茩Y干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緣由不明的「小坑」;有的刻有若干文字,可惜久經歲月洗禮,已經看不太清。10座橋墩東西兩頭,均有「分水尖」。橋頭一塊石碣,是宋紹定二年(1229)興化知軍林清元所立的,邑人龍圖閣學士陳宓題寫了「延壽橋」三字。

橋北端遮天蔽日的古榕樹,為古橋增添許多生機與秀色。歷史不短、其貌不揚的延壽橋,所以小有名氣,蓋因沾了「書香」之光。「壺公山下千鍾粟,延壽橋頭萬卷書。」打從徐寅在延壽村建起「書樓」之後,便有了「延壽溪畔好讀書」之說。徐寅(849-921),也稱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徐夤的賦被當時文壇譽為「錦繡堆」。他的不少詩篇收入《全唐詩》。他在《不把魚竿》中自我解嘲曰:「何人買我安貧趣,百萬黃金未可論。」

徐寅命不逢時,處於安史之亂的唐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起義頻發,社會劇烈動盪,藩鎮(地方軍閥)分裂割據。曾為黃巢部下後降唐的同華節度使朱全忠,於唐天祐元年(904)勾結宰相崔胤,殺了唐昭宗,想篡唐奪權。徐寅鄙視他奸詐殘暴的人格,毅然棄官返鄉,回到莆田延壽村。延壽村地處九華山下,木蘭溪五大支流之一的壽溪,蜿蜒而過,青山綠水,令人心曠神怡。胸有大志的徐寅,為了造福後代,萌發建座藏書樓的想法,讓莆仙學子有個好去處。於是,選址在延壽橋頭南側,傾注所有積蓄,建成一座書樓,並親題「延壽萬卷書樓」匾額,藏書達萬卷。書樓不僅借書給學子閱讀,還定期舉行講學,成為書院前身。徐寅之後,延壽徐氏以詩書傳家,歷代科甲鼎盛,曾經出現過「兄弟五刺史、祖孫三狀元」的興旺景象。

北宋熙寧九年(1076),福建興化軍(今莆田市)的徐鐸和薛奕,分別高中文武狀元,成為古代史上,唯一一次同年出文武狀元的地方。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狀元乃是同鄉時,不由龍顏大悅,特賜詩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一時成為佳話。徐鐸,係徐寅的七世孫。在今延壽橋西邊,有一口八角水井,人稱「狀元井」。這口千年不枯、保存完好的狀元井,在通自來水之前的很長歷史階段中,一直是延壽村全村的飲水源。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很多人都知道這句流傳千年勵志古訓的故事。南宋紹興八年(1138),福建興化(莆田)一批舉子離鄉前往京師臨安赴考。經過省試、殿試,中進士者竟達14人,且狀元黃公度、榜眼陳俊卿,皆為莆田學子。莆田偏處閩中沿海,何以一次就有14人「魚躍龍門」?高宗皇帝甚感驚奇,遂問狀元和榜眼:「為何興化軍『扮榆未五里,魁亞占雙標』?」狀元黃公度答曰:「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榜眼陳俊卿則答:「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高宗聽罷,當即點評:「公度不如卿!」果不其然,陳俊卿後來官至宰相。

史料記載,在封建社會,從隋朝至清末的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縣,只有18個,其中福建省佔4個,而莆田雄踞福建進士縣榜首,歷代進士達1,700多人。這一資料,並不包括移民在外莆田人中所出現的人才。不僅如此,單是在宋代,莆仙人中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賦魁、別試第一名的人數,也位居福建之首。「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代莆田考生,所以取得佳績,與刻苦讀書、勤奮學習,密不可分。

迄今為止,莆田人愛讀書、好學習這一傳統,仍在延續。這次聯席會間,得知去年以來,莆田市區新增幾家「莆陽書房」。隸屬於市圖書館的莆陽書房,以全民閱讀為核心,旨在重振莆田千年文脈風采、再揚海濱鄒魯文獻名邦風範,打造集公共閱讀、書籍流通、美學生活、文創產品、文化講座、文娛休閒、開放式展覽於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事有湊巧,那天下午,我們有幸參觀了與延壽村遙相呼應、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溪白村企溪291號的「莆陽書房」。門口右側掛荂u莆田市非遺文創交流中心」黑底金字牌子的「莆陽書房」,外觀不顯山不露水,內裡有規劃有條理。步入其中,但見因地制宜、佈局合理的「書房」,面積不大,圖書不少。幾組高大的書櫥,整齊有序擺滿了各類圖書;幾張簡易的書桌,自然隨意擺放茪@些書籍。入內參觀的「會友」們,有的嘖嘖稱讚,有的頻頻拍照。

當天晚上,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在延壽橋南不遠處的「綬溪公園美食城」為我們舉行晚宴。席間,冷不防一中年男子「闖進」我們的包廂。事發突然,我的第一反應是:遇到「商品推銷員」了。不承想,該男子站在我們身後,彬彬有禮地展示手中淺紅色的《「萬卷書堂」圖書徵集啟事》。聽他說明來意後,我當即拍下《啟事》。其中寫道:興化自古藏書、讀書之風興盛,宋代在延壽橋畔建「萬卷書樓」,成就「壺公山下千鍾粟,延壽橋頭萬卷書」的美譽。可惜,由於歷史原因「萬卷書樓」銷聲匿跡。近幾年,莆田市積極宣導全民閱讀理念,引導市民的閱讀行為,唱響「讀書的城市最美麗」之旋律,讓市民重拾閱讀的樂趣。在手機閱讀流行的今天,讓紙質書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在優美靜謐的綬溪河畔,修史堂內恢復「萬卷書堂」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離開莆田多日了,延壽橋還會時不時出現在我眼前。然而,比延壽橋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莆田延續至今、清新可聞的幽幽「書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