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找到敦煌與香港的共性 東西多元文化交融之地

2019-08-14

佘思維:現在準備當老師的佘思維,形容自己是一個喜歡往外走的人。計劃讓她親眼看見前人對莫高窟的犧牲和保護,感受到「莫高精神」:在困難的時候也不會輕易放棄。「我希望回到香港後,我能夠傳承到這一份『莫高精神』。」佘思維在計劃結束以後還需要在自己專業上繼續實習,她希望以後在課堂上,都可以有機會跟學生分享這份精神,甚至能夠帶遊學團,再次來到莫高窟當學生的導賞員。「我覺得敦煌莫高窟不單單是中國文化那麼簡單,它還混合了來自西域的文化,有時看到飛天有中原和西域的元素,就會覺得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教育。」

陳雪兒:「敦煌人自己很喜歡這個地方,也很驕傲自己是敦煌人。」希望以後從事文化事業的陳雪兒,在敦煌的體驗中更肯定以後自己會繼續推廣文化。對於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說法,她並不同意,甚至覺得香港和敦煌非常相似,因為香港同樣是一個中西交融之地,匯聚多元文化和民族,在經濟上是集散地。然而, 她覺得在香港歷史教育當中,大部分人只重視殖民時期,而忽略其實香港的文化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莫高窟是敦煌比較明顯的一個歷史建築,人們都聚焦於同一目標,而香港卻有太多。「我覺得香港還在尋找階段。」陳雪兒從這次計劃裡面意識到,要推動香港文化、讓香港人覺得文化的珍貴,是需要在整體風氣上作出調整,因為在這個意識上的根基不夠扎實,她一再強調文化是需要累積的。「敦煌和香港都容納茪ㄕP的文化,但從香港可以探索到什麼呢?有什麼可以彰顯呢?是需要大家一起去尋找的。」陳雪兒希望有一天香港也能夠有專職的導賞員去認識香港歷史。因為專職的講解員既會有知識上的訓練,也會有學習溝通的技巧,就不單單將知識傳遞,同時也可以引起大眾對香港文化的興趣。

陳柔李:「香港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書,但是敦煌就只有有關敦煌的書。」陳柔李提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鼓勵他們看更多的書,因為裡面有關敦煌莫高窟大小的事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我還是希望將來可以做研究。」陳柔李覺得敦煌學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但是敦煌過去卻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而不是在中國受到關注。陳柔李自己本身有學日語,她覺得這個優勢能夠讓她走進敦煌學,成為研究的範圍。因為莫高窟所傳揚的精神包含了太多智慧、也需要長時間去鑽研。

宋珮怡:「 從四世紀開始佛教就從印度傳入敦煌,佛教的起源、變遷和怎樣形成今天我們看見中國式的佛教都可以在壁畫和文書上追溯。」副修佛學、也相信佛教的宋珮怡,對敦煌的佛教歷史、發展和傳承過程尤其感興趣。而她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開始導賞的第一天她就要給香港遊客講解莫高窟,讓她倍感親切,甚至遇上同樣相信佛教的婆婆給她送上鼓勵。「計劃中我們整天說要實踐推廣敦煌文化,我覺得我至少做到一兩次。」計劃除了讓她有機會親身帶蚢C客認識莫高窟,還拉寬了她的思維,確定了自己回香港以後將會繼續在佛教藝術方面的追求,甚至在香港推廣敦煌文化,將敦煌文化的種子栽種在她的生活當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