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中小學課增防災內容

2019-08-22
■汶川地震遺址。  中新社■汶川地震遺址。 中新社

2008年汶川地震帶來的傷痛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裡。在汶川地震之後,劉春平數次進入北川等地開展災後考察和地震災害資料收集、解釋工作。提及汶川地震,作為防震減災專家的劉春平認為,汶川地震極大推進了中國防震減災的科學研究及社會管理、應急救援工作,對地震行業的社會服務也有很大的推動,反思也非常深刻,「五年後的2013年雅安地震,震後救援工作明顯高效有序」。

他說,汶川地震固然是一場大災難,它對地震學術研究、社會服務,尤其在喚醒社會防災意識等方面也有巨大推進作用。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汶川地震後,報考他所在的防災科技學院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多,「我們學校的招生分數線一下子上升很多,報考人數激增,尤其是四川、雲南等多震區的很多好學生就進來了。」

劉春平指出,防災教育目的是使災害損失,尤其是人員傷亡最小化,面向中小學生開展防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中小學校是未成年人聚集之地,也是孩子們認識自然環境,學習防災技能的教育陣地,加強防災教育是保證學生生命安全、提升全社會防災意識和防災減災救災技能的最有效手段。」

劉春平還曾就此專門提交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防災教育》的提案。劉春平建議,要在中小學相關課程中增加防災教育內容,小學階段,在《科學》和《地理》課程中融入災害原理和防災技能教育,在《語文》、《歷史》課程中增加「災害文學」、「中國(或鄉土)災害史」等內容,在《體育》課程中增加「抗災體能」、「防災避災」、「自救互救」等內容,並每年進行1-2次防災減災應急疏散演練。

同時,他指出要解決防災教育的師資問題。利用「國培計劃」和網絡課程培訓等方式對現有師資進行專題培訓,並希望新增加的內容要在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試中體現,要寫進考試大綱,並賦予一定的分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