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教界回應】加強國民教育 增強身份認同

2020-01-21
■2019年12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同師生親切交流。 資料圖片■2019年12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同師生親切交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文中清楚點出對香港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與中華歷史文化教育的盼望。有教育界代表指出,本港近月接連出現學生違法被捕事件,亦有部分年輕人明顯對國家存有偏見與敵視態度,確實反映本港教育存在不足。因此期望教育局加強國民教育,包括在中文、中史科、中國文學、通識以至小學常識等科目入手,重新建立起有效架構,增強本港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何漢權:首要做好中國歷史教育

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表示,駱惠寧在文中清楚指出應增強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何漢權認為這必須從「國史、國學、國情」三方面入手,首要在於做好中國歷史教育。「只有認識中國歷史長河,才可從中產生情感,例如是認識改革開放的發展、八年抗戰的狀況等等」,同時透過認識中國歷史,才有機會讓學生涉獵國學、國術以至國情等不同層面,培養出國民身份與價值認同。

被問到教育界該如何推動有關工作,何漢權認為現時本港學制下不論是中文、中史以及中國文學科,都只能說是片段殘章,「即使初中中史轉回必修,但課程、師資、課時等等仍待完善,而且高中亦宜推出相關銜接,而非讀完三年就算。」

至於中國文學科,何漢權感嘆每年報考人數少之又少,因此他認為教育局務必帶頭做好政策,讓有關科目可切實運作。

黃錦良:頂層檢討落實教學制度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指出,本港近月接連有學生參與違法行為被捕,亦有學生高舉外國國旗,鼓勵他國干預本港事務,反映本港部分青年缺乏國家意識和觀念,而教育確實存在缺失。「以往更多只是關注『兩制』之下的香港權利,卻忽略了『一國』之下香港的責任和義務。」

正如駱惠寧在文中盼望特區政府及有關辦學團體加強教育工作,黃錦良認同教育局對此是責無旁貸,該從頂層全面檢討與落實可有效傳承與弘揚中國文化的教學制度。與此同時,也應確保本港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與操守,「畢竟教師才是重中之重,否則課程即使做得再好,落地到前線教師上可能會出現『另一種版本』。」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駱惠寧提及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有關期望是理所當然。惟他亦提到,師資及教材的把關工作尤其重要,「近年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校本教材,不但與事實不符,甚至存在惡意針對國家的錯誤訊息」,不但沒有教好學生,反而帶來了負面影響。由此他強調局方務必做好把關,「假如兩者做不好,縱有再好的課程也是徒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