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鳴
一九八五年六月,在台北重慶南路的金石堂書店,看到一本書,一本封面異常吸睛的書,三十二開本,沒有豔麗的圖片,只是棗紅色底反白三個大字:《四海集》,主編林以亮,列作「皇冠叢書第1244種」。我沒細看內容,立即買了。原因只有一個:伴荂m四海集》兩旁的四個人名,太吸引我了:夏志清、林以亮、余光中、黃國彬。這就是所謂「四海」。
這四人在當年確是「文化英雄」。在各自的領域上,赫赫有名;其中,夏志清更是如雷貫耳,一部《中國現代小說史》,震撼中西學界。他勾沉和提升了高度的作家如張愛玲、錢鍾書,證明他獨具慧眼,所下評語,更令人心悅誠服。余光中的散文、評論,更是我最愛看的作品。至於黃國彬,當年雖少看他的作品,他主要是詩,但亦攬動文壇。至於林以亮,在香港文界、翻譯界、電影界,亦一「大咖」也。
四人合成一部文學評論集,豈可錯過?且看內容:
夏志清〈「玉梨魂」新論〉(歐陽子譯)
林以亮〈曲高和寡:轟動英美電視界的名著小說〉
余光中〈龔自珍與雪萊〉
黃國彬〈千瓣玫瑰:中外情詩漫談〉
從學術論文的格局來說,當以夏志清所寫最嚴謹,其次是余光中。林以亮將四位好朋友收編在一起,是指他們分居海外各地,而友情彌篤,且看他說:
「四海集的命名有幾層用意,既指四人的作品合為一集,也套用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成語,以點明我和三位好友的情誼。書名同時表示我們雖分處五湖四海,卻有一種心靈上的契合和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在〈代序〉中,林以亮以武俠小說中常見的術語來譬如各作者的風格,十分有趣:夏志清好像是少林名門正派的老一輩高手,自幼心無旁騖、按部就班來修煉本門的內外功;他有天資又努力,達摩祖師的「易筋經」為他打好堅固的基礎,再加前輩的指點,外功也實而不華。至於余光中,雖受過基本的學術訓練,可是生來具有豐富的詩人氣質和才華,不甘自限為專家學者;他耽於兵器,潛心鑽研刀與劍,吸取名門正派的精髓,自創右手使劍、左手使刀相輔相成的武功。劍者,詩也;刀者,散文也。黃國彬和余光中一樣對劍術入迷,向學之心極切,以藥酒浸洗全身,使筋骨更健;另一方面潛心研讀秘笈劍譜,大凡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的紮馬功夫,甚為了得,由中入西,由西入中,遍遊名山大川,是個遊俠。
至於林以亮的武功,他自評駁雜不純,個性與因糊口關係,內功、基本拳術沒練熟,刀劍之外復喜旁門兵器,如琴棋書畫。幸他有自知之明,從未以高手自居。但他這「雜家」的學識,為其他三友所不及。他叱吒江湖,自有他的厲害處;糾合三人,編成這部《四海》。這書我藏諸書齋,不捨不棄,久不久就拿出觀摩一番,希從中學得一招半式,也可在江湖混一個名堂。可惜,數十年來,仍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