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峯 政府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第八屆香港傑出義工獎得獎團隊「義醫同行」創始人
抗疫如打仗,我們未必有百分之百把握,但我們要用最堅定的心態去面對,先做好每一天。罷工無論有多崇高的理想,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病人,否則有違醫護人員的使命和天職。
今次武漢新型肺炎疫情嚴重,感染率之高、擴散範圍之廣,即時令人想起沙士一役,人心惶惶。除了香港,其他亞洲四小龍,還有澳門,都同樣面對今次的疫情威脅,但政府更要處理的是恐慌的蔓延。防疫抗疫絕不是見步行步、後知後覺的過程。成功對抗疫症必須有遠見和對整體過程的規劃,並且能夠果斷執行。
人心不齊 抗疫從何談起
反觀香港政府在今次防疫、抗疫、物資三方面到處失分:收緊出入境限制上進退失據,口罩供應上不如澳門及其他城市,沒有措施阻止奸商乘人之危發災難財,也沒有措施防止虛假消息發佈。市民在藥店、超級市場到處搶購,反映政府的管控失信心。
這個時刻,一群醫護以罷工方式,希望迫使政府「全面封關」,他們希望「全面封關」,禁止隱藏帶菌者進入香港,防止社區爆發。這理念合乎流行病學的處理,但實際上如何執行呢?是否就像協助「醫管局員工陣線」組織罷工行動的陳家輝先生(香港物理治療師總工會籌委)所說的,在香港用隔離營去隔離?要多少間港中醫院才足夠呢?發起罷工的組織都未有可行的封關方案,一切只流於口號,罷工行動如何名正言順呢?大家是否應該容許更多時間作實際執行上的討論呢?
更要搞清楚的是,如果現在醫護罷工真能迫使政府屈服,不是因為「醫管局員工陣線」的人數上代表了醫護的大多數。醫管局職工有近8萬人,「員工陣線」的人數可能只佔八分一。若能迫使政府屈服,原因可能只有一個,就是罷工實實在在影響到病人的治療和健康!這是有違醫護人員的使命和天職。
難道我們忍心見到缺乏人手的急症室關閉,公公婆婆長途跋涉跨院看急症?忍心看到因為人手不足,導致新生嬰兒需要一個個氧氣箱轉院去其他地方照料、父母憂傷奔波?要醫管局公佈有多少X光掃描受影響、延誤了多少病人的診斷?多少個癌症病人引頸以待卻因為沒手術做而絕望回家?甚至忍心看到,有同僚因為要頂替罷工同事崗位、最後支持不住倒下?
毋忘習醫初心共同抗疫
事實上今次抗疫,有很多支援和處理手法都已經比沙士時進步了。部門之內、之間成立的應變小組,自我保護裝備配置的再培訓,感染控制小組的講座,管理層和大家之間開誠佈公的態度。
當然現在物資的存量能否捱過整場戰役無人知。不過抗疫如抗戰,我們未必有百分之百把握,但我們要用最堅定的心態去面對,先做好每一天。
香港人都愛看金庸小說,因為我們相信俠義精神就象徵着香港精神。今天襄陽被圍、援兵未至,希望各路英雄好漢,毋忘習醫初心,求同存異,共同抗疫,再顯人性光輝!
喬峯向大家致敬!
(P.S 今個月起下班後,自願到急症室額外當值,支援前線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