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思文)泛暴派以所謂「防範疫情」為由,不斷針對內地人及新來港人士,明顯涉嫌歧視。不少市民和機構向平機會投訴,惟平機會則屢屢僅以「沒有法律依據」做例行公事式回應。多位政法界人士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均表示,類似的言論和行為明顯包含歧視成分,並批評平機會的消極態度變相助長泛暴派的歧視行為,無助達到建設平等社會的宗旨。
社協日前公佈的調查發現,有101間食店涉及歧視內地人行為,但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以目前條例未能涵蓋因身份產生的歧視,倘有店舖以「抗疫」為由拒絕招待內地人,法律上「未必構成歧視」。
早前,有泛暴派區議會議員散播侮辱不同意見的市民的言論,在市民投訴後,平機會亦以同樣理由發表聲明,泛暴派區議員即將相關聲明當成公然歧視他人的擋箭牌。如此種種都令泛暴派更加肆無忌憚遊走法律漏洞,分化社會。
蔡素玉:應更積極執行工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對平機會的做法感到非常痛心,拒絕為內地人提供服務等言論,明顯包含歧視成分,違反平機會宗旨,但該會消極作為,變相助長歧視。
她強調,平機會應當更積極執行工作,嚴謹徹查類似情況,最少應要求店舖撤銷有關歧視標語,帶領市民一起譴責任何形式的歧視,並呼籲特區政府認真審視平機會的成員,確保他們在進行平機會的工作中,持平公道盡職盡責。
傅健慈籲修例堵法律漏洞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會副主席傅健慈認為,「歧視內地人」是法律的灰白真空地帶,平機會的確沒有法律基礎把這些歧視內地人的人士繩之以法,建議特區政府盡快修例,堵塞這個法律漏洞,維護社會公平公正,並建議將內地人、新來港人士或任何被歧視的人士涵蓋在相關的反歧視的條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