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香港青年需要再認識再出發

2020-05-06

方正清

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及前特首董建華、梁振英擔任召集人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昨日正式成立,向全社會發出了「堅持『一國兩制』、共建穩定繁榮香港」的有力聲音。青年代表未來和希望,是香港社會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在「五四青年節」前後,社會焦點再次聚焦到青年身上,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青年在過去一年捲入黑暴衝擊,甚至參與非法抗爭,成為反對派的「政治燃料」。

未成年捲入黑暴令人唏噓

近日,筆者閱讀一份報告得知,在「修例風波」中,警方依法拘捕了7,000餘人,其中30歲以下人士佔八成,還有千餘人不滿18歲。對此,相信很多人會潸然淚下,感到痛心,反問自己「香港怎麼了?」「香港青年怎麼了?」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香港失業率走高,部分大學生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等困難。對於那些曾經參與黑暴衝擊的畢業生而言,或許會沒有見工面試的資格,直接被拒之門外。

這是令人揪心的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小部分,不能代表整個香港青年群體。至少,反對派政客的子女沒有參與非法遊行示威,更不會衝在黑暴衝擊的最前線。

香港今天的繁榮,是前輩克勤克儉、艱苦奮鬥創下的基業;香港今天的成功,演繹着千萬個白手起家的感人故事。香港美好的未來,更要靠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改革開放之初,港人、港企敢做「吃螃蟹」的人,率先回內地就業創業,飲到改革開放的「頭啖湯」。如今,香港已經回歸祖國近23年,兩地一家親,港人北望神州、創新創業,更不應落後。

成為大灣區建設的引領者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國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空前的變局要求積極的應變,香港青年應順應大勢,珍惜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自己的人生增值。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支撐和重要平台,既有助於完善產業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更有助於拓展人的發展空間。國家正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有理由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將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重要作用。香港青年應當多思考、多行動,積極搶佔先機,努力成為大灣區建設的引領者、促進者、促成者、貢獻者和分享者,不再局限於香港這片彈丸之地,搭上祖國發展的快車,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香港政團社團眾多,為凝聚青年、服務青年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部分團體也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富貴化、娛樂化等問題。青年團體要成為團結廣大青年的橋樑和紐帶,不單單靠有多大榮譽,有多高職位,搞多少活動,有多少資源,而是要靠真正走進基層,了解青年,做青年友,幫助和引導青年認識國際格局,認清香港局勢,認同中華文化,為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為青年成就夢想提供正能量。

香港要再出發,香港青年也要再出發。行勝於言,質勝於華。香港青年要真正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要敢於上下求索、開拓進取,要擔當起歷史使命和光榮責任。眼下,更要用「朝氣」抑制「戾氣」,用「攬活」代替「攬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