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咸平五年(1002),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柳永「大器晚成」,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葉落歸根,是中國人的傳統理念。柳永,也不例外。他離開武夷山後,雖然一去不復返,但對家鄉的思念,卻一直縈繞在心間。在《八聲甘州》中,柳永以淚代墨寫道:「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愛鄉之切,思鄉之痛,盡在字裡行間!而最終,卻客死他鄉,留下悠悠遺恨。值得慶幸的是,歷史沒有忘記他,家鄉人民懷念他。武夷山市繼2001年建成一座頗具規模的柳永紀念館後,2009年6月,又建成「柳園」,精選柳詞50首,由當代書法家書寫後,鐫刻在形態各異的巨石上。
柳永紀念館,是座仿宋四合院式的三層樓閣,坐落在九曲溪一曲北岸環境清靜優美的大王峰下、武夷宮旁,遙對丹霞峻拔、蒼松環簇的幔亭峰。大王峰海拔530米,又稱紗帽岩、天柱峰,因上豐下斂、氣勢磅礡,且山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儀而得名。那天,應朋友之邀,到武夷山小聚,藉機到柳永紀念館參觀了一回。風格樸實素雅,極富鄉土氣息的柳永紀念館,由原中顧委委員、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先生題寫館名。走進坐南朝北的紀念館大院,一塊大臥石上刻茪翾A東主席手書的巨幅柳詞--《望海潮》。史料記載,1957年4月7日下午,毛澤東在專機上鳥瞰古越大地,眺望遠方,錢塘江入海處,白浪滔滔,猶如萬馬奔騰。毛主席觸景生情,興致盎然,龍飛鳳舞地寫下了柳永的《望海潮》詞一首。如今,毛澤東的這幅手跡,珍藏在中央檔案館裡。
欣賞了《望海潮》石刻,我繼續在院內轉悠。但見在北面草坪一側,矗立茪@尊略大於1:1的柳永全身銅像。銅像右手握書,左手靠背撐扇,儒巾布袍,神態安詳,面朝幔亭峰和大王峰,似在行吟他讚頌「幔亭招宴」等神仙傳說的遊仙詞《巫山一段雲》。銅像不遠處,是約兩米高的「柳永墓塚抔土還鄉碑」,上面刻蚋痔扼要的碑文:「西元二まま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仙塚抔土自鎮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遊子今朝還鄉,一代詞宗魂歸故里。」讀茬o篇碑文,望茯h永塑像,不知怎的,心裡悄然湧起一股難以言狀的感覺。
紀念館一樓,有東西兩個展廳。東廂展廳展示「柳永生平」,分為書香門第、幸福童年,蹉跎的青壯年歲月,失意官場、顛沛流離,苦吟成名、《樂章》傳世,美哉柳詞,好評如潮,毛澤東論柳詞,千古樂章傳後世,開展柳詞研究、弘揚武夷文化等八個部分,23塊展板以大量的圖片和簡練的文字,展示柳永一生和柳詞的重大影響,以及後世對柳詞的高度評價。西廂為「柳詞書畫」廳,展示有關柳永的書畫30餘幅。兩展廳的展櫃、展櫥中,陳列茈j今中外與柳詞相關的書籍、畫卷,有《碧雞漫志》、《宋元名家詞》、《能改齋漫錄》、《清明上河圖》、《毛澤東手書歷代詩詞墨寶》等。柳永紀念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幾處吸人眼球、催人浮想的景致。其一是「執手相看淚眼」的石雕,一男一女(當是柳永與歌女)兩尊雕像,對面而立,雙手輕搭,男的含情脈脈望蚢鴾銵A女的向左微低蚗Y,一副情綿綿、羞答答的模樣。如此造型,匠心獨具,真個是「無聲勝有聲」。其二是「柳詞牆」,在紀念館一面外牆上,佈滿字體大小不一、排列錯落有致的《雨霖鈴》、《迷神引》、《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等幾首柳永代表作「浮雕」。其三是一座小戲台,台前立柱上刻茈悇h詞拓展的一副對聯:「三秋桂子錢塘岸,十里荷花西子湖。」戲台上,兩個妙齡女子正在專心致志地表演,其中一個身體前傾、低頭撫琴,一個雙目平視、輕彈琵琶,戲台另一側,站茪@位手捧茶水、亭亭玉立的侍女,這是在再現歌女演唱柳詞的情景。
柳永的一生,既是傳奇的,也是悲劇的。年輕時,他逍遙自在,雖文采風流,卻在科舉上屢屢受挫。柳永第二次落榜時,被皇上詔書批評「屬辭浮糜」。於是,他憤而寫下《鶴沖天.黃金榜上》。在這首詞裡,柳永不僅自封「白衣卿相」,而且把功名說成「浮名」。惹得皇帝老兒勃然大怒。結果,因為這首詞,他的仕途被判了「死刑」。然而,壞事有時會變好事。正是因為仕途被「堵死」了,他的文學創作之門便「大開」了。運交華蓋的柳永,盡顯詞人才氣,新詞佳曲如山泉噴湧--嘆滄海桑田,歌峰巒疊嶂,頌美姬佳人,抒羈旅愁腸,詠患難摯情......情緣筆躍,墨隨才舞,豪放灑脫、任性飛揚。連東坡先生也有點底氣不足地問玉堂幕士:「我詞何如柳七?」而宋代詞人葉夢得則在《避暑錄話》中寫道:「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縱觀柳永一生,總體是有幸的。千百年來,有人體悟他「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愁苦悲情;有人感念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至深情懷。《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中的這兩句詞,其原意是說,人雖然消瘦了,衣帶日漸寬鬆,卻始終不後悔,為了心中所愛,情願一生憔悴。後來被引申為為了理想與事業,全身心投入,而無怨無悔。2014年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範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關心廣大老師特別是生活工作有困難的老師,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希望,老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工作。
歷史有時也會開玩笑。有說柳永生於約984年,死於約1053年的;有說柳永約987年至約1053年的;有說柳永死於嘉祐五年(1060)的。因為沒有準確記載,1980年8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第1289頁,在近200字的柳永詞條中,沒有提及他的生卒年月。可見,柳永生於何時、死於哪年,成了一個「無解之迷」。這對於他而言,無疑是個小小的遺憾。但正如著名學者、作家、《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梁衡先生所評的那樣:「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助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是呀,青史留名,此生足矣!對柳詞念念不忘的後人,誰不知道柳永對宋詞發展的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