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絲
讀書的時候,有個女代課老師剛從師範出來實習,年紀比我們大不了幾歲,她的口頭禪是「你們這一代人」,從講台上望荍畯怐漕犖埵悎蟛謈謇熔敞哄A就像一個已經抵達沙灘的前浪,在用一種超然的目光注視茪揭b奮力推進的後浪。
多年以後,我逛書市時偶然看到這個老師,她已經不教書了,成為了書商,正和幾個相鄰的老闆在店門口支桌子打麻將。看起來,她和「我們這一代人」並無兩樣。我不由想起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提出的代溝概念,人與人有代溝,從來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從價值觀、文化態度、審美趣味、生活方式上衡量,只有思想行為相似的人,才是同代人。也就是說,理解他人的最大障礙,從來不是前浪後浪,而是過度的自我中心主義。以「前浪」或「後浪」的身份進行自我優越,其實是孟浪。
更確切說,前後浪是一種相輔相成關係,而不是誰把誰拍在沙灘上。就像20世紀初的巴黎,25歲的麥道克斯.弗德遇到了45歲的王爾德,25歲的海明威又遇到了50歲的麥道克斯.弗德,25歲的塞林格與50歲的海明威相遇,58歲的海明威對荅壑ㄛ袺悛30歲馬爾克斯揮了揮手,道聲「再見,朋友」。每當出現新舊接替,如果「前浪」足夠聰明,就應適時地讓出C位,後退一步觀察自己。而對於「後浪」來說,有「前浪」從始至終在前面引領潮流,探索新的路徑,既為自己樹立了榜樣,也更容易循「前浪」軌跡走向成功。
思想深邃的「前浪」,也能更好地發現並理解與「後浪」之間的隱藏關係。1950年代,英國女詩人伊迪絲.西特維爾以虒迉j怪、處事挑剔聞名,紐約《生活》雜誌在她訪美期間,有意安排66歲的西特維爾與27歲的夢露見面。這時的夢露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候,風華絕代,魅力四射,西特維爾則年老古板,如同嚴謹恪守清規戒律的修女。《生活》雜誌想看兩股逆向而行的前後浪,會激盪出怎樣的海嘯。
然而,二人卻彼此相投,夢露以閱讀過的歐洲文學作品向西特維爾請教,暢談自己對於世故人情的感受。西特維爾也驚訝於夢露的豐富閱讀量,喜歡她的直率真誠,這些特質,強化了二人建立的友誼,令一心想要看笑話搞個大新聞的娛樂記者十分失望。西特維爾雖然終生未婚,也不接觸男人,但她憑茼菑v的生活經驗,看到了光鮮背後的隱痛。她把夢露臉上一閃即逝的愁容,比作是《哈姆雷特》裡投水而死的女主角奧菲利婭的純真幽靈。準確地道出了夢露正在經歷的巨大困惑和精神痛苦。
對於不同的個體而言,前後浪只意味茪ㄕP的年齡階段,就像2017年諾獎得主石黑一雄說的:「人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有的人活到了一百歲,也沒有經歷過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