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滬港融慧:全球化重構與香港的角色(二之一)

2020-07-07

陳爽 紳灣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永遠名譽主席、香港華菁會主席

全球化由來已久,一戰前,英國主導全球化近百年,以殖民主義為其核心內容。一戰後西方主要工業國瓜分了全球,包括歐美、日本。二戰結束,美國主導全球化,各國達成了一系列全球治理的共識,是全球化的一次重要實踐,並產生了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國際法庭等多邊國際組織相繼建立。二戰後全球治理架構經歷了75年,至今仍深刻影響茈世界。

去全球化無助解決美國內部矛盾

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化宣導者自身的國內矛盾日益突出,貧富差距日益加大,面臨的外部挑戰也日益增加,政府開始引導民眾更多地將矛盾歸結於全球化。因此,美國為轉移貧富懸殊的矛盾,同時扼制中國的潛在威脅,美國拋出了去全球化、與中國脫u等新政。

美國自身的矛盾本身是不是通過去全球化就會改變呢?並不會,造成美國社會貧窮懸殊的主要矛盾是其自身的分配體制,突出表現在醫療、教育問題上,當然也有因產業轉移而帶來的就業問題。醫療和教育在世界上不同國家都採用公共資源來解決,但美國過去30年把醫療和教育完全推向市場,給美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這是美國國內分配制度所造成的。去全球化無法改變這一矛盾,而要解決分配制度的問題必然觸動既得利益,這種政治角力無法短時間內解決。

西方選邊站隊 去全球化料掀高潮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國內矛盾沒有辦法得到實質性解決之前,不可能放棄去全球化,所以強調實業回歸是必然趨勢。但去全球化並不是各國的共識,因為美國的問題,並不是所有參與國家的問題,德國、日本等歐洲國家並沒有像美國製造業的空洞化所帶來的惡果,相反從全球化中得益。

美國所謂的去全球化,現階段的核心是與中國脫離,強調中國威脅,封鎖中國。雖然與其他國家也存在貿易糾紛,但在關鍵時候都可以妥協。但追隨美國,選邊站隊,必然是未來西方國家角色變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未來以貿易保護主義和科技封鎖為主要特徵的去全球化可能會越演越烈。

踐行全球化 堅持市場規則是核心

作為全球化的堅定踐行者,中國走全球化的道路,核心是堅持市場規則,尊重市場規律,所謂堅持市場效率,就是要由市場配置資源而非政府,政企必須分開,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以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應當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

履行承諾 金融業開放需「追落後」

首先是金融領域的開放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加入WTO時,中國對金融開放是有承諾的,前些年承諾的金融業開放的時間表大大落後了,但近一年來所實施的金融開放力度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國人擔心開放金融業會不會導致資本外逃?金融業開放與資本外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金融業開放,涉及服務業開放的問題,是WTO管轄的內容。資本管制是IMF管轄的範疇,外資機構必須服從中國對資本項下的管制。中國資本項下FDI、ODI是開放的,但是,有條件的開放股債(二級市場)的管制主要是直接投資,對內的直接投資與對外的直接投資目前是額度管理方式。客觀而言,在目前的狀況下,資本專案採用額度管理方式還是必要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