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滬港融慧】 疫情下香港保險代理人的生存現狀

2020-06-23

何世晨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內地《保險文化》雜誌專欄作家

自2015年以來,香港保險業背靠內地,獲得了「井噴式」增長,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進這個行業。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82,665名持牌個人保險代理,及26,641名持牌業務代表(代理),合計人數為109,306人。

然而,此前相當「輝煌」的香港保險業在疫情面前卻顯得十分「脆弱」,那麼從事這個行業的保險代理人在此背景下,生存情況又是如何呢?

保險代理收入幾乎「冰封」

疫情當前,不少人都減少了外出以避免社交接觸,使多數保險代理人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僅2020年3月,由中國內地入境的訪港旅客僅有30,370人,與去年同期相比銳減99.3%(2019年3月,該數字約為447萬人)。而內地與香港出台的強制檢疫措施,更讓內地客戶前往香港投保的可能性幾乎降為零,這使得對於內地客戶依賴度較高的香港保險業受到重創。

部分代理轉戰直播吸客

香港保險業總工會在2020年4月初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其收到的606份有效問卷中顯示,有32%的受訪者收入下降60%至80%,有近二成的受訪者坦言「零」收入。而這些「零」收入的群體中,似乎並未當做失業人口。

非常時期,應堅守崗位還是及時轉型?投身保險事業的人群中不乏「港漂」人士,其中有些人選擇了堅守崗位,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本地市場。但對於客源基本來自內地、在本地根基不深的「港漂」保險代理人來說,一時之間採取這樣的轉變,難度較高、成效甚微。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從業者利用這段「空窗期」加強「內功」修煉,增加了培訓和演練的時間。

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財務壓力,離開了保險行業而選擇謀求一份能提供穩定收入的工作。

筆者亦觀察到,有不少保險代理人已開始嘗試借助社交媒體轉型為網絡主播,以疫情和近期發生的金融事件為契機,講解理財知識和保險理念,希望通過直播途徑吸引目標客戶諮詢業務。

疫情過後,香港保險業會否迎來「報復性」反彈?疫情的出現,引發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狀況、財務狀況以及配套的保障情況,確實刺激了對保險的需求。但需要指出的是,保險只是消費品,而非必需品。疫情已經嚴重影響了許多人的收入,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這些人或已失去了相應購買力。而對於內地客戶來說,在疫情的刺激下,很可能早已選擇購買了內地保險。

香港保險業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還應回歸到行業基本面上。只有消費者對香港保險乃至香港的國際地位仍有信心,「報復性」反彈是早晚的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