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掠影探索】《逆權選美》看女性挑戰父權種族歧視 幕後落足功夫還原真實

2020-07-17
■導演菲莉芭盧普■導演菲莉芭盧普

隨時代發展,選美比賽已漸失從前被追捧和關注的狂潮,但在世界很多地方,各類選美比賽仍然定期舉行。我們有無想過,選美之「美」到底該如何定義?如果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那麼這樣的評判與競爭是否還有意義?由Netflix王牌劇集《王冠》BAFTA獲獎導演菲莉芭盧普執導的《逆權選美》,帶你回到1970年,見證當時的女權鬥士在《世界小姐》選舉比賽中,同時挑戰父權主義、固化審美觀念與種族歧視的一段歷史。電影將於本月23日在港上映。 ■文:黃依江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小姐》選舉是國際矚目的文化盛事,全球各地有超過一億的觀眾透過電視直播收看。直到1970年,《世界小姐》選舉在倫敦舉辦,卻被當時一個新興婦女解放組織認為是貶低、物化女性,遭到極力反對,她們不僅在賽事舉辦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外進行示威抗議,更走上舞台擾亂阻礙賽事進行;同時,這場比賽也誕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女性冠軍--賽內賽外的「精彩」情節令這場比賽飽受爭議,但也捕捉到了一個憑空而降的新世界對舊世界的劇烈衝擊。

不同角度重現選美風波

《逆權選美》導演菲莉芭盧普(Philippa Lowthorpe)認為,該歷史事件本身就是一個絕妙的故事,事件中的兩類女性她都沒有忽視:一類是透過擾亂選美活動來發聲,傳達女性解放及性別平權的女性;一類是以《世界小姐》選舉作為機會,透過參加選美比賽來發出自己聲音的女性。她說:「我們認為,所有女人都應該同樣被尊重。當時的女權示威者也表明,她們是反對選美,但對參賽者絕無敵意。」可見,導演並未完全否定選美,而也看到了在那個年代,這類比賽給予女性的機會,以及女性透過這種比賽去打破一些固化觀念和不平等的可能。

飾演女權主義者莎莉亞歷山大(Sally Alexander)一角的姬拉麗莉(Keira Knightley)表示,她喜歡劇本以女權示威者、選美主持人和參賽佳麗3個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事件;飾演當年冠軍佳麗的古古安芭塔羅(Gugu Mbatha-Raw)也指出:「大家可能容易把選美者看成受害者,但對很多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而言,這是一個平台和機會。」即便是主持人鮑伯霍伯(Bob Hope)這一性別歧視者兼風流男子的角色,也因他在片中與妻子的深厚感情而具有了複雜性。

幕後團隊清一色女性

本片除一班女演員主角外,幕後團隊的主要職位亦是清一色女性。為了更完整地還原那個時代和不同人物狀態,團隊在前期工作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她們請當年真正參與過「女性解放運動」的示威者來到拍攝現場,讓演員親身接觸她們所飾演的人物。連男演員域斯伊凡(Rhys Ifans)都表示感受到了她們的魅力:「她們就像是寶刀未老的搖滾樂隊,仍然可以很有效率、很聰明和有創意地示威。」

團隊更花費不少功夫找到了當年的南非小姐寶兒楊森(Pearl Janssen),在現實中她獲得1970年的《世界小姐》亞軍,但之後就未再有發展機會,回到自己的國家,繼續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生活,沒有自由可言。古古安芭塔羅頗有感觸地說:「其實1970年《世界小姐》選舉的荒謬事之一,是沒有黑人女人代表南非參賽,最後寶兒楊森成為了首位代表南非參選的黑人佳麗,只是大會在反種族隔離浪潮的壓力下作出的安排。」她認為這些細節提升了劇本質量,使本片除了女權主題之外,更包含了很多其他政治議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