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特朗普涉違規強徵港貨苛稅

2020-08-12

美國海關發布公告稱由9月25日起香港出口到美國貨品必須標明來源地是「中國」。事實上,根據貿發局資料,2019年帶有「香港製造」標記出口美國的香港產品總值為5.114億美元,佔2019年香港總出口額(5,114億美元)的0.1%,或者相當於香港對美國總出口約1%,這些貨值被加徵7.5%至25%不等的新關稅,總體影響不大。不過,由港產品出口美國以珠寶為主,業界擔心會對珠寶業影響較大,同時也可能對「香港製造」的形象有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就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有關香港貨品產地來源標記新規定,特區政府昨表示強烈反對。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出,美國對香港貨品產地來源標記的新規定,源於美國於7月14日發出的總統行政命令,反映美國無視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單獨成員的地位。有關規定除了可能不符合世貿規定外,亦無助保障消費者利益,更會帶來混亂,損害各方包括美國自身的利益。

輸美港產製品佔出口0.1%

發言人又指,香港「一國兩制」下享有單獨關稅區的獨特地位,是根據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並獲世貿等多邊組織認可,並非個別國家施予或可以撤銷。按通告新規定於45天後實施,就當中重要的具體執行細節,特區政府正透過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向美國當局了解及釐清,以決定進一步的行動。特區政府會與業界保持溝通及作出解說,並會仔細研究美國的措施有否違反世貿規則,如有需要,不排除根據世貿規則採取行動,維護香港利益。

廠商會發言人指出,美方一連串所謂「制裁」香港的行為無理、漠視國際經貿基本原則,亦突顯出美方粗暴干預香港事務的本質,廠商會對此表示極度遺憾。發言人表示,美國對香港輸美產品徵收與內地產品相同的關稅,有關措施雖然會令部分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港商成本增加,但對香港整體出口的直接影響還是有限的,根據工貿署數據,2019年從香港直接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只有36.7億港元,只佔整體出口少於0.1%。

不過,根據貿發局的研究資料,香港對美國的出口大部分均為非香港原產產品的轉口,而2019年香港對美國的本產出口(即帶有「香港製造」標記者)僅佔香港總出口的0.1%,或者相當於香港對美國總出口約1%,因此估計對貿易的直接影響不大。而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香港總出口額(即港產品出口 + 轉口)為5,114億美元,換言之,去年帶有「香港製造」標記出口美國的香港產品總值5.114億美元(約39.63億港元),與工貿署的統計有些微不同。

廠商簽發產地來源證惹混亂

廠商會認為,新措施下,港商除了需要更改包裝之外,亦對簽發「產地來源證」引起混亂,對廠商造成很大不便;一直以來,獲授權發出「產地來源證」的香港機關是遵照香港產地來源規則簽發文件,而規則是按照國際認可慣例及標準而訂定的,多年來行之有效並為國際廣泛認可。美國強行要求「香港製造」產品竄改產地來源,實是指鹿為馬,更是強人所難,會讓港商在進行原產地標示和申領「原產地來源證」面臨「身份不明」甚至不被相關地方海關當局認可的尷尬局面。港商無所適從下,或會暫停所有輸美產品。

「香港製造」是香港賴以自豪的軟實力,對消費者而言,亦是質素和信心的保證。美國此項安排,或多或少削弱香港產品在當地的獨特性和競爭力。

根據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各締約成員在執行有關產地標示之法令時,對於輸出國工商業所造成之不便,應減至最低程度。美國在關稅以外向香港施加技術性貿易壁壘,無疑是進一步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廠商會希望香港有關當局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作出投訴,與此同時,亦希望當局能與內地相關部門就「產地來源證」的問題進行協調,找出解決方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