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信而有征:生活美學

2020-08-24

劉 征

最近去一位朋友家吃飯,他家最顯著的一道景觀是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星巴克杯子。此一個來自羅馬,彼一個來自紐約。客人上門看到,問及此物,一個關於旅行的話題就被扯出來了。再加上他那堪比米芝蓮星級水平的法餐手藝,到他家做客簡直成了一種儀式。先是得注意着裝,言談舉止也要顯得高雅隨意,才不至於破壞了主人刻意營造起來的聚會氛圍。

他因此交上了很多朋友,大家對於前往他家吃飯,都很趨之若鶩。尤其是酒過三巡,談及當晚吃到的牛肉和點心,更覺得不虛此行。譬如,為了做最好的焦糖布丁,他專門買了噴槍,然後在上這道甜點的時候,他像餐廳裏的廚師那樣,把做菜最後的一道工序變成了表演,移到飯廳中讓來吃飯的人都能看到。但見藍色的火苗從噴槍中呼嘯而出,瞬間轉移到布丁上。慢慢火苗滅掉,布丁上面就會出現一片焦黃色,吃起來有種天然的煙燻滋味。這樣的焦糖布丁外面當然賣得多,但火灼之後隨即吃到,滋味很不相同。還有一次,他為了在家裏還原一道烤羊排,在沒有合適的器皿之後,他硬是把平底鍋的鍋底翻了過來,充當烤板。看那架勢,一般的專業廚師也要自愧不如。

有這麼考究的主人,再配上音樂、酒和話題,到他家吃飯,就成了一件十分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法國M6電視台有一道類似的節目,叫「Un diner presque parfait(近乎完美的晚餐)」,就類似我這位朋友的興趣。這個節目在每天晚飯時間播出,節目組每周會招募5個家庭,讓他們輪流到對方家裏吃飯。每頓飯後,客人根據前菜、主餐、甜點和餐後活動分別給每一個步驟打分,最後得出一個總分。當上了周冠軍,節目組會發給1萬歐元的獎勵費。還可以參加年度總決賽,成為年度冠軍。這個過程當中,廚藝自然是至關重要的,但除此之外,桌布、燭台的擺放、聚餐的主題、主人在桌時間、餐後的餘興節目,各個環節,每一樣都要接受評價。

這個節目在法國十分受歡迎。我有位移居法國的葡萄牙女鄰居,簡直是這個節目的Big fan。每每在收看這個節目之後,她就會對自己的飯菜進行一番品評,然後對我說,下次再邀請我來,一定要改進她家的桌面。雖說這就是一頓飯,但都能感受到吃飯以外的樂趣。似乎這件事很重要,但不是基於生理的那種飢餓的渴望,而是來源於一種情趣。所以這檔美食節目實際上充當了情感教育者的角色,在不知不覺當中影響着下廚這件事,將之變為藝術。既然這節目如此受歡迎,它的美育範圍自然也很廣。類似的美食節目在全世界有很多檔,但是做到這樣放鬆,又接近平民的卻只此一家。英國有一檔「赫斯頓的盛宴」,讓大廚赫斯頓遍訪美食,把那些已經失傳的、或是只在童話當中出現的菜還原出來,還要還原此菜出現的場景和環境。藉此機會,以這道菜作為引子去對國民進行歷史教育。美國的魔鬼廚房,則在激烈的淘汰賽制當中讓一群廚子跑來跑去,以便於最後贏得一個米芝蓮星級飯店的職位,這是成功學的訓練。

相比之下,「近乎完美的晚餐」最關注於美食本身。它對這種美食的展示不是要完成一種社會功能,而是要將之變成個人修養的功課。僅此一點,就能看出法國人對於生活的熱愛,部分的來源於他們的文化節目類型。不過,也許這種節目來源於他們散漫的性格,畢竟這種模式只在法國成功了。

其實整個M6頻道,完全就因這種愛生活的氛圍而立於不敗之地。除了這檔節目,他們還有最知名地裝修節目、購物着裝節目。這使它整個地成了生活美學的代名詞。然則它最好的地方,是讓你愛上生活本身,並看向自己的生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