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積極參與普測 勿受誤導言論影響

2020-08-26

楊莉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推出以來,有所謂醫生、專家及其他人不斷抹黑,批評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政治計算,破壞香港與中央關係。她表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不會分散為特定群組檢測的資源,不希望有醫生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計劃提出負面睇法。

的確有醫生、醫學專家及其他人不斷抹黑「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不會懷疑自己是隱形患者,故不參與普及檢測,又指社區檢測成功率很低,自己不會參加,又「呼籲」市民考慮風險決定是否參與;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指,個人對計劃的安排、資源運用及成效都有保留,故自己不會報名協助計劃,亦不會參與或推薦病人參加檢測;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批評政府全民檢測放棄深喉唾液,改為拭子採樣是最大敗筆,他會視乎政府能否減低風險再決定是否接受檢測;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料僅三成市民參與,認為政府要派超市禮券始可增吸引力。

普測是控疫關鍵醫生理當支持

有關醫生、醫學專家對普測計劃提出負面睇法,令人遺憾。由於醫生、醫學專家職業的特殊,自古以來他們角色的規範和行為模式都很嚴格、全面、具體,無論是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還是我國的《論大醫精誠》、《醫家十要五戒》等,都詳細規定了醫生角色的行為規範。宋代醫學家林逋在《省心錄.論醫》中提出了「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人命生死之所繫」,即表明醫生言行乃人命生死之所繫。醫生的一切活動行為,都要有利於維護大眾生命健康利益。普測計劃是一個「大我」的觀念,作為醫生、醫學專家,不能只考慮自己是否健康,是否受到感染,不能只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會報名協助計劃,亦不會參與或推薦病人參加檢測,如此從「小我」出發,未免自私狹隘。香港人十分聽從醫生、專家的意見,但現在卻有醫生、專家沒有以身作則,會令很多市民認為醫生也不參與普檢,自己都可以不參與。如果有醫生甚至「呼籲」市民考慮風險決定是否參與檢測,那是對市民生命健康不負責任的態度,有悖於醫生的職業操守。

政治計算抹黑普測凌駕防疫

至於有人不斷抹黑「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例如反對派不但將內地援助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抹黑成收集港人DNA「送中」,將方艙醫院說成「集中營」,更變本加厲地在內地核酸檢測先遣隊成員入住的酒店及考察地點示威、騷擾,找出種種無理藉口來阻撓,危言聳聽恐嚇市民抗拒內地醫療團隊來港。這確如特首批評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政治計算,破壞香港與中央關係。而反對派無理抹黑普測,不但將政治凌駕防疫,更是凌駕人性。

本港的普及社區檢測是自願性質,能否吸引到盡量多的市民參與檢測,關乎檢測的成敗。若連醫護人員都對普及社區檢測抱負面看法,不僅自己不協助不參與,而且不建議市民參與,這種消極心態難免影響市民參與普及社區檢測的意慾,勢必導致參與檢測的人數嚴重不足,達不到理想效果。

人命攸關之時,重視科學、重視實證,不要總是以陰謀論肆意詆毀抹黑及製造矛盾。醫護人員必須遵行抗疫救人的天職,身體力行支持、投入檢測工作,並以專業科學的態度,協助政府做好文宣工作。反對派散布DNA「送中」的言論是造謠和抹黑,廣大市民不要被充斥偏見的誤導性言論所影響,為個人、親友及其他市民的健康着想,大家應該積極主動參與普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