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教協須改轅易轍走向國家認同

2021-02-19

黃均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教聯會會長

教協作為一個工會,50年來在提供會員福利及維護教師權益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為了今天全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教協參與社會事務可以理解,但從其近年表現所見,教協犯了兩大錯誤:

第一,是過度政治化。由非法「佔中」到反修例黑暴,教協三番四次以政治原因發動罷課,雖然均因乏人響應而失敗告終,但這反映教協純粹出於政治訴求而非教育訴求的政治行動,不得民心,亦不符合教育界利益。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去年8月通過現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不少於一年,直至下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為止。當時教協理事會認為,代表業界的議員葉建源應該留任,並向會員進行了一連串的游說工作,最後獲過半數受訪會員支持,並由理事會通過。

然而,在攬炒派的政治要挾下,葉建源還是放棄了作為立法會教育界代表的責任,跟隨「攬炒」大隊「鬧辭」,成為政治凌駕了專業的又一明證。

猶記得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之初,強調「社會大和解」,曾向教協釋出善意,出席了教協的45周年酒會,並擔任主禮嘉賓,是回歸以來首次有特首出席教協的周年酒會,此舉被外界視為「大和解行前一步」。

林鄭月娥更在其後的施政報告中,接納不少教協的建議。這些努力為社會增添祥和,也為教育發展帶來好處。可惜,教協最終還是因為政治原因而與政府對抗,辜負了林鄭月娥的苦心和社會的期望,也損害了業界的利益。

第二,教協過度激進。教協千辛萬苦將會內的激進勢力清除,但一轉頭又全情投入激進攬炒派的懷抱。在「反國教」事件中,教協的黃克廉、韓連山發起絕食,公然撐鼓吹「港獨」思潮的學生組織。雖然在歷次社會事件中,教協沒有站到最前,但實際上卻為激進勢力、「港獨」主張、分離主義鳴鑼開道、吶喊助威。

作為工會,教協維護教師合理權益是應有之義,但教協屢次包庇失德教師,護短不護理,並助長「播獨」,甚至在隱瞞「播獨」教案的情況下進行民調,發起眾籌,挑動會員對抗政府,違反教師工會的本職,更嚴重影響了教育界的專業形象和大眾對教師的觀感。

從政者及公職人員要有國家認同是必然要求。教協若不糾正錯誤,改轅易轍,走向國家認同,而是繼續在反中抗中的歪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將不會有好結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