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入獄獲特赦 布衣任宰相

2021-04-28

方苞,清初散文家,曾獲江南鄉試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考獲進士,但因母親生病而未出仕。到康熙五十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牽連入獄。後得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並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日後在機緣巧合下,以布衣身份入上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

我第一次讀到方苞這人物,是遠在初中時期讀過他的作品《左忠毅公逸事》。那時已覺這位清代桐城派散文創始人的文章精妙,認識其詞彙、句意後,更獲益良多。不過當時較多要去掌握文中人物如左光斗、史可法之生平、言行,反而對作者了解少了。

現在,從書籍、史料中,更知此人學問淵博,經歷過康、雍、乾三朝為官,生平頗富傳奇,尤其在康熙一朝甚受重視,影響深遠。

他重視唐宋散文,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他說:「『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

他又提出文章要重「清真雅正」和「雅潔」,即說古文中不可把魏晉六朝人的藻麗俳語入句。又說:「凡無益於世教、人心、政法者,文雖工弗列也。」(《送李雨蒼序》)

他的治學宗旨以儒家經典為基礎,尊奉程朱理學,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禮。反對黃宗羲、顏元的「反程朱理學」的思想,持論嚴拘;寫的散文,簡練雅潔而有斷制,沒有支蔓蕪雜的毛病,開創清代古文的新面貌,因此被稱為「桐城派的鼻祖」。

我又發覺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在一些網上的資料,見過方苞的畫像,是方面鳳目,五柳美髯的。但在一些書籍上所形容,他卻是尖嘴猴腮,長着兩撇老鼠鬚,眼睛雖灼灼有神,只不過細微如豆。

「盡信書不如無書」,那麼你信哪邊?據部分書籍記載,方苞曾於康熙二十六年南闈赴試,本是第一名,但拜見主考左玉興時,卻嫌他「活鍾馗」的模樣,怎麼去見聖駕?就把他黜到最後一名,他一氣之下,拂袖而去,不肯出仕。後來,戴名世《南山案》發,方苞雖受牽連,但因是知名文人,故獲特赦,當康熙南巡時遇到已受特赦的方苞,既欣賞他淵博的學問,也想有個朋友,可坦言傾談的,遂召他入上書房。不過,歷史書上記載的,又是另一套說法。

根據《清史稿》記載,方苞在科場中一路過關斬將,康熙三十八年中舉人,四十五年應殿試,即由皇帝親自主持、在京城舉辦的最高級考試,只要能夠參與殿試,一般就不會名落孫山,至少也能當上知縣。然而,在應試前夕,方苞卻因母親病重而需回鄉侍候,故最終沒能透過科舉出仕。

到了康熙五十年,方苞在《南山案》中被牽連入獄,作為文壇領袖,案件引起各方注意,最終獲特赦。朝中大臣李光地向康熙力薦方苞,最終康熙帝徵召方苞以平民身份入值南書房,負責編校書籍。由於在《南山案》中坐過牢,故方苞對當時司法制度和監獄管理的殘酷與黑暗有很深的體會,最後把所見所聞寫成《獄中雜記》。

在部分小說中,方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康熙帝的密友,傳說康熙曾與方苞、張廷玉二人密談,分析到眾皇子的才德。當時太子已兩次被廢,無可能再出來辦差了,皇長子使用魘鎮之術,已被圈禁,也永無機會。既然嫡長皆絕,只能立賢。剩下來的皇子之中,三阿哥具備文才,但無治事之力;八阿哥胤禩則甚得百官愛戴,力薦他接任太子。

不過,方苞卻認為,八阿哥只是學了皇上風度儀表和為人之道,並沒有學上為君之道。相反,四阿哥胤禛為人誠孝,辦差認真,雖落了個陰騭刻薄之名,但對治理腐敗的政局,反是最合適的人選。

康熙聽了之後,猶豫不決,方苞再加一句︰「看皇孫!有一個好皇孫,可保大清三代盛世!」康熙想到胤禛之子弘曆,就是日後的乾隆帝,瞬間拿定主意,創下日後的康雍乾盛世。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