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風起雲湧,有很多事件、奇案皆可令人津津樂道。其實,明初的幾位皇后,也相當傳奇呢。這幾位皇后,包括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和宣宗的孫皇后。
朱元璋在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時,加入了義軍郭子興的隊伍。憑着作戰英勇,他很快就成了郭子興的心腹,大小事都會找他商量。郭子興有義女馬秀英,也是在這個時候許配給朱元璋的。
嫁給朱元璋之後,她就盡心竭力地輔佐朱元璋,跟着他南征北戰。她又經常組織軍眷婦女,替朱元璋的部隊造飯縫衣,非常受人愛戴。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後,馬氏也成了皇后。不過,朱元璋逐漸變得性情多疑,總是擔心別人會篡位,於是就不斷找機會屠殺功臣良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減少了很多冤獄,也保護了很多無辜的臣民。
由於兩人患難夫妻,行軍打仗時,馬氏情願自己捱餓,也要令朱元璋得以溫飽。所以朱元璋經常將之比作「蕪蔞豆粥」、「滹沱麥飯」以言其恩,更把馬皇后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朱元璋不肯與功臣共富貴,卻能與糟糠之妻共始終。到馬皇后去世,朱元璋也不再封后。
第二位要說的徐皇后,乃開國大元帥徐達的長女。據《明史》記載,一次徐達北伐勝利歸來,朱元璋指「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遂成姻親。
徐達的長女,就這樣嫁給經常跟他出征的四王子朱棣,也就是日後經「靖難之變」而登基的成祖。徐女也成了皇后。
這位徐王妃,可說是將門虎女。當日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率大軍出征時,朝廷元帥李景隆領50萬大軍迂迴包抄,圍攻北平。北平雖然危急,但她帶着兒子朱高熾,率一萬士兵守城,卻守得很穩當。
當時的徐王妃,鼓勵士卒的妻子和婦女,一起披甲執戈上城樓,令攻城的李景隆不知城中虛實。而朱棣的主力部隊,得知後方的妻女也如此英勇,大受激勵,遂奮勇作戰,回師殺得李景隆大敗而逃。
到她成了皇后,卻表現得賢慧孝順,以已故之馬皇后為榜樣。她依《女憲》、《女誡》,編成《女訓》20篇,以管理後宮。又經常聯絡閣臣功勛之妻眷,「賜冠服鈔幣」,令臣下有受重視之感。
她亦常給朱棣出謀獻策,提醒他要重用賢臣,而且「不宜以新舊間」。像解縉、夏原吉、「三楊」等,都是太祖留下的能臣。她也勸朱棣多與民休息、廣求人才、恩禮宗室、「毋驕畜外家。」
還有一樣很重要的,他們的長子朱高熾做了太子,卻肥胖多病,徐皇后經常告誡着威武強悍的二弟朱高煦、三弟朱高燧,不容他們日後有同室操戈的圖謀。
這個朱高煦在徐皇后在生時尚能安分,但到其皇侄宣宗繼位時,他就露出虎狼本性,欲效其父要清君側而起兵造反,證明徐皇后確有遠見。
若說徐皇后生平富傳奇色彩,那麼宣宗的孫皇后,更可作多齣電視劇的題材了。《明史.列傳第一.后妃一》說當時尚為貴妃的她,「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可說是盜子上位。
成祖死後,傳位仁宗朱高熾。那時的太子朱瞻基,與孫家女青梅竹馬,感情甚好。但朱瞻基大婚,正室是成祖指定的胡氏,即日後的胡皇后,孫氏只為嬪。
仁宗早死,宣宗繼位,對孫氏寵愛有加,將其升為貴妃,並賜金寶金冊,地位與胡皇后同。
可惜胡皇后只生了兩位公主,並無兒子。孫貴妃18年來更無所出,特安排宮女移花接木,半夜暗中侍寢。待宮女生下孩兒,孫貴妃就宣稱是自己所生。
或者孫貴妃這手段,是得到宣宗默許,因兒生四月,就封為太子,即日後的英宗。孫貴妃憑手段得子,再迫使胡皇后自行辭退后位,自己就堂而皇之的成為皇后,這不正是宮闈片的題材嗎?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