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圖:本報駐雲南記者 蓮子
自1989年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瑞麗發現146宗愛滋病(HIV)感染者後,這個中國歷史上首次發現成批感染者的區域,從此引起世界的關注。近日,記者深入中緬邊境的拉咱、邁扎央、德宏那邦等地,了解到在這個人口不足二萬的區域中,通過靜脈吸毒的癮君子就達300人之多,其中緬甸籍佔8成,中國籍佔2成,當中有近6成是愛滋病感染者。這些「吸毒游擊隊」的跨境流動,使來自中緬各地的人流,變成可能感染HIV的危險群體。有觀察家指出,跨境流動的吸毒群體面臨的健康隱患,不僅令其自身處境堪憂,更考驗著邊境地區公共衛生的安全防線。
在緬甸邊境的克欽邦拉咱鎮,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一防愛滋項目負責人田漾輝告訴我們,跨境吸毒者其實是一群無家可歸的人。他們風餐露宿,大多隨便搭個窩棚就地過夜,平日一早起來「找活路」—多從事洗車、搬運、拾垃圾、農活等換碗飯吃。而失去了家庭或是被家人遺棄則促使他們成為跨境吸毒者。據了解,這一跨境吸毒現象的形成,主要因為跨境地區毒品較易獲取、且容易逃避執法部門的管制。
易買毒避執法跨境多毒友
一位自稱「老藥客」的老人,用地道的昆明話告訴記者:「我當過知青、當過緬共,1971年開始吸毒。具體哪一天開始注射已記不清了,反正沒有國籍,也沒有戶口,早上在中國打針,幹活和睡覺都在緬甸。」他花了六元錢,向旁邊的緬籍女人買了一小蓋海洛英(約等於0.025克),然後動作嫻熟地注射起來,他歎息:「打針是件丟人的事,不希望旁人知道,我只盼著早些走(死)掉。」
6元買海洛英感染率近1成
癮君子小安告訴記者,他的藥友中最大癮的一個,一天需要注射10次,藥友中6成人已感染了HIV,已死亡了10多人。克欽邦第二特區衛生部副部長排恆翁則介紹:「拉咱總人口4,000餘人,已知感染人數是361人,感染率近10%,主要傳播途徑是靜脈吸毒,性工作者感染的比率也在上升。」
貧困中染病 婦童無辜受害
和很多國家和地區一樣,克欽的婦女成為愛滋病傳播中易感人群,而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兒童通過母嬰傳播的方式被感染。在拉咱醫院,已經累計收治了900餘宗愛滋病感染者,其中四成是女性,還有10多宗是兒童。31歲的克欽婦女扎翁接受採訪說,2006年6月就確診為HIV感染者的她,因不容忍丈夫吸毒而離異,但她7歲的女兒已成感染者,雖然她至今還沒有把真相告訴女兒。如今,吃藥已成為她們生活的一部分。扎翁也成為了一名「同伴教育」的志願者,通過訪談的形式來幫助感染者,同時也能得到一點食物解決生存問題。
今年21歲的克欽婦女匡努則介紹,她17歲出嫁時只知道丈夫做木材生意,對他吸毒且性伴很多的情形一無所知,18歲的她就感染了HIV,已是兩個孩子母親。在克欽,有很多女性都是在無保護的情形下發生性行為,婦女與兒童成了愛滋病的無辜受害者。
與警玩貓捉老鼠「游擊隊」難禁
據了解,在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吸毒曾是種普遍現象,軍隊裡的軍官有很多也染上了毒癮,1996年禁止種植罌粟後,當地曾對吸毒人員實行極刑,如克欽獨立組織曾一年內抓了40多個吸毒者並將其全部槍斃,但第二年又抓了70多個吸毒者,吸毒屢禁不絕。
據知情人士介紹,對於中緬邊境的這些「吸毒游擊隊」而言,國界線是模糊的。2002年以前吸毒者在拉咱河邊就搭了吸毒窩棚。雖然政府採取打擊行動,包括抓毒販、燒毀窩棚等,但總是屢燒屢建、屢抓屢犯,跨境吸毒一直未根治。而在雲南盈江縣的那邦鎮,雖然國門有武警把守,且有拉咱河作天然屏障,但癮君子從拉咱河過境非常容易,涉水或搭橋即可。武警也多次搗毀小橋,並抓捕非法過境者,但小橋卻屢毀屢建,癮君子和武警玩開了貓捉老鼠的遊戲。知情人士介紹,有時也抓獲來不及逃掉的吸毒人員,通過口岸遣送他們出境。但由於緬方不具備關押條件,這些人往往在接受體罰後1-2天內就被釋放,繼續跨境流動。
在中緬邊境的鎮區,愛滋病正令還未脫貧的當地人雪上加霜,雲南省衛生廳的部門負責人指出:「亞洲和湄公河次區域疫情正快速擴散,流動人口往來頻繁,難於管理,是推動愛滋病疫情發展的一大隱患,不容忽視。」
上繳毒針不捉人 針具回收惹爭議
據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克欽項目負責人田漾輝介紹,因為對愛滋病的無知及為了緩解毒癮,當地吸毒人群共用針具現象觸目驚心—— 「一副針具用過後順手放在樹丫間或插在芭蕉上下次再用,熟人或朋友用過的針具拿來再用,舊針具用河水甚至尿液洗一洗重複使用,甚至有癮君子因無錢買海洛英,把撿到的針具中殘留的血液注入了自己的靜脈!」
為了減少傳播工具帶來的危害,從2006年開始,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在雲南那邦鎮與當地醫院合作,向注射吸毒人群回收廢棄針具。並規定每交回一隻獎勵0.1元,同時發放回收工具、教導安全收集方法。此舉一出,社區周邊廢棄針具明顯減少,受到當地群眾歡迎。當地政府口頭上表示支持,但因回收針具與禁毒法規相違,直到針具交換點正式開放前,政府依然沒有明確表態。
與法規相違 政府未表態
2006年10月,那邦針具交換點正式對外開放後,吸毒人群還能定期在交換點看書、洗澡、打乒乓球、下棋、看電視等。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其後與當地政府、公安、武警達成共識,不對正在針具交換點參與健康活動的吸毒人員進行抓捕。開始,免費換新針具讓吸毒者感到對自己有益,但是得知需註冊及簽名後又有了顧慮,最終衛生組織通過不要求簽真名、並且讓目標人群親自銷毀舊針具,打消了他們的疑慮。
舊針換新針 癮君子歡迎
在針具交換點,記者看到,前來交換針具的人面黃肌瘦、沉默寡言,但在清點及親手銷毀這些舊針具時,都顯得非常認真。除了免費獲得新針具外,他們每多交出5枝舊針具,便可獲一塊值5角的餅乾,針具交換點一天最多可回收500餘枝舊針具,有效減少共用針具的現象。一名吸毒人員說,「有了針具交換點,我彷彿有了一個自己的家。」
恐疫情蔓延內陸 滇邊境斥資設防
「這裡的吸毒者不僅來自緬甸,還來自中國各地,雖然數量僅佔一成,待的時間也不會很長,但如果他們在此感染HIV卻一無所知地流動,HIV病毒便可能威脅更多無辜群體。」英國無國界衛生組織官員王邦源建議,「中緬邊境的愛滋病疫情應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防止愛滋病由此蔓延到中國境內,應在中緬邊境HIV感染者中建立相關的篩查、追蹤、轉介等服務。」
聯澳洲啟5年計劃
2008年12月,世界愛滋病日來臨之際,雲南省防治愛滋病局局長徐和平指出,雲南邊境線綿長,愛滋病從邊境傳入的很多,雲南今後將加大對邊境防愛滋的資金投入。當月雲南省啟動了新一輪中澳愛滋病亞洲區域專案,該專案為期五年,工作核心之一便是控制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
雲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陸林告訴記者,邊境流動人口給雲南防愛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雲南累計檢測出的63,322宗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有2,500宗是外籍,其中8成又屬緬甸籍。
滇越交界成新重點
據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來看,雖然緬甸方面依然給雲南防愛滋帶來了主要壓力,但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來看,在越南的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越南性工作者的感染率達到了近10%,所以,與越南交界的區域又成雲南繼與緬甸防愛滋後的又一新重點。
同操一語言 緬克欽多滇民
在緬甸克欽,大多人同屬中國的少數民族景頗族。由於語言相通,中國移民有很多。古往今來,兩國邊民往來自如,互市、通婚者甚多。60多歲的克欽人排早新,就是1958年從雲南盈江舉家遷過來的,那年有800多戶中國人同時遷到緬甸。經歷了30多年戰亂的克欽,大多數老百姓生活依然貧困,他們缺乏最基礎的衛生保障,瘧疾、登革熱、傷寒、肺結核、愛滋病是常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