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郭瑀的「籠鳥」之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馬蹄寺石窟今址

龔敏迪

 馬蹄寺石窟群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張掖,它集石窟藝術、肅南祁連山風光於一體,而最早開鑿這些石窟的,卻是東晉北方「五胡十六國」時期前涼的隱士郭瑀和他的弟子們。遠眺祁連山的飛鳥,讓我想起當年郭瑀指著山前的飛鴻,對奉命前來招他出仕的孟公明說:「此鳥也,安可籠哉!」的情景。《晉書.隱逸傳》載:少有超俗之操的郭瑀,盡得「明究群籍,特善史書,不應州郡之命」的隱士郭荷之真傳,而且「雅辯談論,多才藝,善屬文。」郭荷死後,他「隱於臨松薤谷,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作《春秋墨說》、《孝經錯緯》,弟子著錄千餘人。」前涼主張天賜被滅後,太守辛章還「遣書生三百人就受業焉。」

 張天賜「遣使者孟公明持節,以浦輪玄纁備禮征之」的時候,給他寫了一封這樣的信:「先生潛光九皋,懷真獨遠,心與至境冥符,志與四時消息,豈知蒼生倒懸,四海待拯者乎!孤忝承時運,負荷大業,思與賢明同贊帝道。昔傳說龍翔殷朝,尚父鷹揚周室,孔聖車不停軌,墨子駕不俟旦,皆以黔首之禍不可以不救,君不獨立,道由人弘故也。況今九服分為狄場,二都盡為戎穴,天子僻陋江東,名教淪於左衽,創毒之甚,開避未聞。先生懷濟世之才,坐觀而不救,其於仁智,孤竊惑焉。故遣使者虛左授綏,鶴企先生,乃眷下國。」可謂動之以情,責之以義了,可是籠子裡的鳥,還能飛得那麼高嗎?於是,郭瑀選擇了「遂深逃絕跡」的辦法。「學而優則仕」是儒家一心想當官的藉口,也迎合了統治者人才必須為我所用的心理,但這難道就是知識分子實現存在價值的唯一途徑嗎?因為「非主流」的東西難以留存,我們今天已經無從得知郭瑀的著作裡的思想內容,但從《春秋墨說》、《孝經錯緯》的書名就已經透露了:郭瑀和弟子們享受的精神愉悅,是不相信有什麼放之四海皆為準則的東西。各種可以流傳的理論都有它的長處,也一定有它為了自圓其說,或者自以為是的短處。郭瑀和他的弟子們講經論道的石窟已經不易尋覓,他們開鑿的石窟也和後人增添的馬蹄寺眾多石窟一起,也已經和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被並稱為甘肅四大藝術寶窟了。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人工之物,都是由看不見的東西創造出來的,那就是思想、精神。藝術如果離開了思想、精神,也就成了索然無味物質堆積。我們常說古代留下來的精美藝術品,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如果沒有物質的支撐,也就無從結晶了,有了權勢物質的支撐,沒有浩然正氣的精神貫注其中,算是什麼樣的藝術呢?突發奇想:郭瑀如果看到宋真宗的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大概一定會為他這個「鳥籠」的低俗而發笑,難道除了物質以外,就沒有高雅一點的精神追求了嗎?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亦儒亦佛柳宗元 (2009-01-21) (圖)
亦有可聞:清代皇族過年習俗 (2009-01-21)
古典瞬間•郭瑀的「籠鳥」之喻 (2009-01-21) (圖)
詩話人生•漫話白居易的詩品人品 (2009-01-21) (圖)
豆棚閒話•龍袍上的補丁 (2009-01-21)
歷史與空間•歐體真功講硯田 (2009-01-20) (圖)
古典瞬間•回到魏晉過大年 (2009-01-20)
亦有可聞•古代祭祀用的牛 (2009-01-20)
豆棚閒話•蔡倫的光榮與悲劇 (2009-01-20) (圖)
文訊•讀中文 看世界 (2009-01-20)
歷史與空間:逝去聲音的再現:聽杜煥的南音 (2009-01-17) (圖)
開卷有益:揭秘中國古代節日的盛典 (2009-01-17) (圖)
古典瞬間:蘇軾論遊士失職 (2009-01-17)
亦有可聞:節令早春來 己丑願人美 (2009-01-17)
文訊:文房四寶展 (2009-01-17) (圖)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下) (2009-01-14) (圖)
豆棚閒話•舊時手爐今寵兒 (2009-01-14) (圖)
古典瞬間•《金瓶梅》中「訪」年俗 (2009-01-14)
文訊•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2009-01-14)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 (2009-01-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