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剛
做皇帝的,能節儉到漢文帝這份上,幾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北宋文學家吳坰《五總志》上有這樣的記載: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屨」。由於草鞋材料以草與麻為主,非常經濟,且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之為「不借」。在漢文帝時,已經有了布鞋,草鞋已經淪為貧民的穿著,而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就是說他穿著草鞋上殿辦公,做了節儉的表率。不僅是草鞋,就連他的龍袍,也叫是「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絲綢。就是這樣的龍袍,也一穿多年,舊了,也讓皇后給他補一補,再穿。漢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說,後宮也是樸素服飾。當時,貴夫人們長衣拖地是很時髦的,而他為了節約布料,即使給自己最寵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長得下擺拖到地上。宮裡的帳幕、帷子全沒刺繡、不帶花邊。古代皇帝住的宮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好欣賞山水風光。漢文帝本來也想造一個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工匠們說:「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夠了。」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問:「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說:「十戶。」漢文帝聽了,又搖頭又擺手,說:「快不要造露台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宮室就是宮殿建築,苑囿就是皇家園林以及供皇室打獵遊玩的場所,狗馬即供皇帝娛樂使用的動物、設施等,服御即為皇帝服務的服飾車輛儀仗等。這些都是皇帝們講排場、顯威嚴、享樂遊玩必不可少的,皇帝們大都十分重視。然而文帝當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沒有增添。他還能關心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給他們做衣服。春耕時,漢文帝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採桑、養蠶。在他死前,最後安排了一次節儉的活動—他的喪事。他在遺詔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為自己從簡辦喪事,對待自己的歸宿「霸陵」,明確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為給自己建墓而大興土木,改變了山川原來的模樣。」像這樣一生為民、儉樸勤政,並不斷改進政策,為強國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歷史上實不多見。由於漢文帝這種廉潔愛民的精神和勵精圖治的實踐,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據歷史記載,當時國庫裡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糧倉外面來了。因此,司馬遷高度評價漢文帝說:「德至盛焉」,「豈不仁哉!」似乎,皇帝做到漢文帝這份上,真是虧死了。你想,做皇帝的沒吃好穿好,花錢都不捨得,不是白當了嗎?可老百姓喜歡呀,千秋萬世都想著你。後來赤眉軍攻進長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因為知道裡面沒啥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