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歐關係的雙重特點和應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31]     我要評論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未來中歐關係將呈現兩個特點:一、雙方均認識到對方的戰略作用;二、雙方無論是因中國崛起還是因傳統價值觀而產生的分歧仍將持續。對中國外交而言,關鍵是能否既在這其中看到中歐關係對於中國外交的戰略作用,同時又對來自歐洲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挑戰保持一定警惕?兩者之間的平衡,尤其是不因後者而影響前者,是中國對歐外交面臨的挑戰。

 正在歐洲巡迴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從德國飛抵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對歐盟總部展開訪問。溫家寶在會見比利時華人華僑時,批評歐盟仍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及對華實施高科技產品禁運,同時希望中歐加強經貿合作,共同抵禦金融危機。

中歐依賴:從政治到經濟

 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洲與中國的貿易額去年達到4200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而此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歐洲金融和經濟的影響很大。溫家寶直言,在這種情況下,中歐必須加強合作,共渡時艱。

 有評論認為,危機當前,中歐這對貿易額超過4000億美元的貿易夥伴可謂相互需要,理應發展關係共渡難關。溫家寶此行受到歐盟的歡迎,溫家寶此次訪問的瑞士、英國、德國、西班牙也都表示出積極態度;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也已經向北京表態,任期內不會攪亂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去年下半年因薩科齊會見達賴而陷入低谷的中歐關係,正在逐漸走出原先的陰影。

 在這過程中,溫家寶此行沒有前往法國,是引人注目一個地方。與此同時,中歐關係在逐漸恢復的同時,也正在並將繼續承受因雙方價值觀不同而帶來的持續動盪。

 筆者之前曾有評論認為,就經濟利益而言,如果說過去中歐雙方還只是局限於雙邊貿易領域來談論其經濟利益,那麼隨著中國崛起進程的展開,過去的美中歐三足鼎立關係已經越來越多地延伸到經濟和金融領域;尤其是隨著此次國際金融風暴的蔓延,美中歐三足鼎立關係在維持全球金融和經濟形勢的穩定方面的作用,已經顯得日益重要。

三足鼎立:中歐依賴增強

 更重要的是,美中歐三足鼎立的格局,無論在歐洲還是中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一戰略意義既體現於中歐雙方在這一戰略格局中的互相探索,也體現於雙方的互相依賴。從歐洲來說,美歐的意識形態和戰略利益基本上一致,但歐洲在包括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等一系列問題上,依然有著與美國不同的利益;恰恰在這方面,歐洲迫切需要來自另一個重要經濟體——中國的協助和協調;從中國來說,如果說美國由於其國家定位,而必將在本世界與中國存在十分微妙的戰略競爭關係,那麼中國在美中歐三足鼎立的戰略格局中,就必須嘗試爭取另外一個戰略夥伴,而非樹立一個新的戰略競爭對手,而這個既可以被中國潛在爭取,也可以由於中國的戰略失誤被認為推開的另一方,無疑就是歐洲。

 當然,由於歐美之間的同質性大大超過中歐之間,尤其是面臨中國崛起,歐美之間的協調大大增加,其各種針對中國的反應從表面上看,也有日趨相似之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十分容易造成戰略錯判,即由於歐美之間的同質性而,抑或由於其對華反應的相似形而對歐美採取實質相同的戰略舉措。

中歐關係微變的根源

 在另一方面,自從德法領導人近幾年換屆後,其對華政策出現了重大的逆轉。這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由於隨著中國崛起而發生的歐洲對華情緒的整體逆轉;二是由於老一代歐洲領導人登上政壇及其中國觀形成之時,正是冷戰時期以及中國與西方的戰略蜜月期,當時中國在西方眼中是「最好的共產主義國家」,但冷戰結束後這一態勢產生逆轉,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先後出現「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而這時恰好是新一代歐洲領導人登上政壇及其中國觀成型之時。最後當然也有麥克爾和薩科齊等人的個人風格原因。

 上述三個原因中,通過時間能夠改變或可以期待改變的,只有最後一個因素,即歐洲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因素,而前兩個因素則已深植於中西關係深層結構之中。但中國崛起需要穩定國際環境的戰略需求卻並未改變,相反與日俱增。

中歐關係的本質和未來趨勢

 就中歐關係的本質而言,應該看到,今天的歐洲已經跨越了十八、十九世紀的大國戰略平衡時期;換言之,今天和未來的歐洲定位,已不再是追求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而是在地區整合的基礎上,以非一流的軍事和政治實力,換取歐洲地區永恆的和平、富裕、自由和民主。再進一步說,歐洲今天和未來的國家定位,與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遠不在一個層面之上,因此雙方也就缺乏產生本質衝突的基礎和前景。今天中歐之間的大部分衝突,其根源或來自於中國崛起對歐洲造成的心理衝擊,或來自於歐洲與中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上的分歧。

相關新聞
中歐關係的雙重特點和應對 (2009-01-31)
整合長者福利 趕內地潮流 (2009-01-31)
珠三角改革發展升級為國家戰略 (2009-01-31)
貿易保護主義損害中美關係 (2009-01-31)
奧巴馬對華政策是否搖擺 (2009-01-30)
陳水扁博馬英九特赦 (2009-01-30)
金融海嘯下中國的角色 (2009-01-30)
禁毒運動與創意工業相配合 (2009-01-30)
工程界為災後重建貢獻力量 (2009-01-30)
香港優勢與語言 (2009-01-29)
從世界經濟論壇看中國與金融海嘯 (2009-01-29)
中國經濟能夠「保八」嗎? (2009-01-29)
鼓勵畢業生進修降低失業率 (2009-01-29)
微調教學語言的得與失 (2009-01-29)
兩岸政治框架細節前瞻 (2009-01-24)
面對危機 在反思中崛起 (2009-01-24)
反對派眼中何以滿是樑木 (2009-01-24)
兒子認罪 阿扁無路可走 (2009-01-24)
微調與巨變 (2009-01-24)
送鼠迎牛 港人發奮 (2009-01-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