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微調教學語言的得與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9]     我要評論

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牛年伊始,謹祝大家牛轉新機、牛年壯旺,莘莘學子則學業猛進,寄望港人憑著一向拚搏精神,終衝破萬難獲得豐收。新年新希望,香港的希望就在我們的年青新世代。今日的教育政策將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對香港未來很重要。

 九七後,特區政府推出「母語教學計劃」,目的是要讓同學用熟識的語言學習,增加學習興趣之餘,更易於掌握學科學問,並能有效地以語言表達和組織他們的思考。計劃推行至今,同學的學科成績確有進步,尤其是數理學科,但中文中學的英語成績未盡如意,間接影響到學生入讀大學或工作表現,並出現英中、中中二分化的標籤效應,令家長和社會不滿,要求作出檢討。

微調令校內標籤更加惡化

 回應「母語教學計劃」引伸的問題,特區政府擬推出所謂「微調」措施,計劃容許非英文中學在收取到全港前列40%中一新生,數目達到一班學生人數的85%,便可開「彈性班」,用英語授課,並同時讓學校可把「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課時」轉為分科以英語教授學科課時,最多佔英文科以外總課時的25%,以增加學生課堂上接觸英語的機會,透過增加學習語境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表面看來,增加接觸英語機會對提升英語學習有正面效果,學校開多些「英文班」或「彈性班」或「分科英語教授」,可滿足部分家長的要求。但不少教育同工已即時指出措施會引伸出種種影響深遠的問題。首先,政府的建議並不是微調般簡單,而是把以往由學校分流,改為校內分流,即一所學校可兼用英語及母語教學,屆時校內學生之間的標籤效應更趨惡化。相信看過影片《小孩不笨》的人士,更易明白分EMI(英語授課)和CMI(中文授課)班的學校,校內EMI學生歧視CMI學生、CMI學生產生自卑、家長卻想盡千方百計讓孩子「逃出」CMI班,送進EMI班的殘酷現實。

 校內分化以外,政府的建議亦不可避免學校之間以「英文班」或「彈性班」的數目作招徠,吸引家長,到時會製造更多級別的標籤效應。學校、學生和家長亦要面對學生轉班的問題,如增加學校編班工作量、學生的心理壓力等。

 對於主要以母語學習的班別,若學校把「英語延展課時」轉為以英語學習學科的課時,學生就算英語能力未達要求,也要被迫以英語學習,這不是違反「因材施教」之原則嗎?若學校把數理科轉以英語教授,結果是英語水平增值有限,學科水平卻下降,甚至可能動搖香港數理科強項的成績,就更得不償失。

微調須「因材施教」

 值得思考的是:真的要所有學生不惜代價學好英文,甚至犧牲學科成績嗎?當在海外學府,中文成為受歡迎的必修外語時,我們是否應要提升中文水平才對呢?

 要淡化對中中的標籤效應,可考慮大學接納其他英語考試資歷為學士學位課程的收生要求,以增加學生透過更多的英語考核途逕取得大學入學資格,不一定用中學會考或高級程度會考英文科成績。政府亦必須停止殺校,讓學校有穩定環境按其教育理念發展,培育人才,不用受制於教學語言標籤化。

 要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應要改善英文科教學質素,包括提升英語教師能力;增加「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課時」;淺化英語學習要求,循序漸進學習;採用分階、分組形式真正按學生能力學習,並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採用小班形式教授英文科,這才是正確的微調方向呢!

相關新聞
香港優勢與語言 (2009-01-29)
從世界經濟論壇看中國與金融海嘯 (2009-01-29)
中國經濟能夠「保八」嗎? (2009-01-29)
鼓勵畢業生進修降低失業率 (2009-01-29)
微調教學語言的得與失 (2009-01-29)
兩岸政治框架細節前瞻 (2009-01-24)
面對危機 在反思中崛起 (2009-01-24)
反對派眼中何以滿是樑木 (2009-01-24)
兒子認罪 阿扁無路可走 (2009-01-24)
微調與巨變 (2009-01-24)
送鼠迎牛 港人發奮 (2009-01-23)
婚姻干預了甚麼? (2009-01-23)
中國確保二次核打擊能力 (2009-01-23)
陳水扁獄中為「台獨」哀號 (2009-01-23)
中國外交的新樂章 (2009-01-22)
仍然是「瓦斯普」在統治美國 (2009-01-22)
從解決環境污染看公共政策 (2009-01-22)
消費券是手段並非目的 (2009-01-22)
非一般的賀年食物及禮品 (2009-01-22)
「瘟疫」令美國掀認知中國熱 (2009-01-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