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中文中學聯會和中學校長會對「教學語言微調方案」作出強烈反應,特別於一月十八日舉行記者招待會,表達他們的反對意見和要求。前者代表一百八十所中文中學,後者擁有五百七十名校長成員,他們的看法頗能反映前線教工(特別是中文中學教師)的心聲,值得重視。
他們認為,微調方案劇化標籤效應,嚴重打擊母語教學,這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微調方案的最大缺陷。
「方案」使學校出現英文班、彈性班和中文班,由此形成了一等、二等、三等的標籤,其效應比現行的英中、中中二等分更突出、更劇烈。中文班或中文中學會被視為最低等亦即質素最差的類群,連教育局也著眼於「英文」(起勁推行英語授課),這一類群在學界中更不起眼。由於學校會側重於英文班和彈性班的辦學,其不受重視,更在意料中。在這種大環境和大氣候裡,他們憑藉甚麼作為辦中文學校和中文班級的精神支柱?在情緒低落和自信心受損的氣氛下,教與學又怎能發揮潛力而有所作為?語常會主席田北辰預料他們難以生存,不無根據。他們佔全港中學的六成,一旦出了問題,全港教育能不產生巨大震動嗎?「方案」只顧英語教學,忽視由此造成對中文學校和中文班級的嚴重貶損。如果認為這也值得,試問香港教育將往何處去?
教育局本以消除英中與中中標籤效應作為其實行微調政策的一個理據。當人們指出「微調方案反而會產生更劇烈的標籤效應」時,該局負責人卻又認為不必介懷,這又是甚麼緣故?
須顧及教師工作量
人們指出,實行「微調方案」,對「三三四」新學制和新課程的實施,對師資和教師工作負擔,對師生的教與學,對學校的行政工作,乃至對教育方針的貫徹和學校文化都會產生影響,教育局卻認為方案的方向正確,不應高估困難,局方將繼續與學界磋商,克服困難。官民如能達致共識,找出解決辦法,誠為美事。若反彈強烈,分歧嚴重,就不宜強行實施方案。在這種情況下,返回原路,在此基礎上略作調整,例如在上下車機制方面和增加英文延展教學方面加以修改。這不失為見機行事的求實之道。中中聯會和中學校長會已表示,他們反對「微調」,寧肯維持現狀,足見事情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