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冰城洋風雖盛行 華夏文化亦茁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多彩冰城文化系列之中西交匯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楊同玉、王欣欣、白文波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哈爾濱的一些大俱樂部和大舞台,經常上演的是芭蕾舞、歌劇、話劇等洋劇,觀眾則是中外有身份有地位的高雅之士;而在嘈雜的茶館中,東北大鼓、蓮花落子和評書等傳統藝術形式亮相時,迎來的則是社會上三教九流的掌聲與叫好聲。可以說,俄式文化、猶太文化在哈爾濱大行其道時,中華傳統文化則飽受排擠,在夾縫中生存,但因其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廣大的群眾基礎,在與異域文化的碰撞中,展示出獨有的魅力。

在哈爾濱,有很多俄式建築、歐式建築,這是其城市特色,同時,這裡也保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傳統建築,尤其是哈爾濱的開埠之地—道外區最為典型。據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叢坤介紹, 1902年,中東鐵路修建之後,黑龍江存在兩個政權,鐵路沿岸由俄羅斯管轄,清政府為了加強對當地的管理,在道外區設立了一個濱江關道(俗稱道台府),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傳統式衙署。

道台府彰顯傳統美

 道台府就是一座典型的中華傳統建築,清磚碧瓦,高大巍峨。它始建於1905年,佔地面積達2.8萬平方米。但經歲月變遷,湮沒在一片民居中,後經過有識之士呼籲,才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按照原來的格局與樣式,進行了修舊如舊的復原修繕,如今,這裡已成為哈爾濱市重要的旅遊景區。

 在這裡,還保有很多四合院式的傳統建築,雖然經歲月剝濁,有些斑駁破舊,但卻依然彰顯著傳統文化的美。

 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後來哈爾濱的許多歐式建築,也都打上了中式文化的烙印,這種中西文化有機融合的建築,當地人稱為中華巴洛克,這也成為哈爾濱建築的一大特色。

 在道外區等地,現在還有大量的老字號,如張包鋪、老仁義、宴賓樓等。據叢坤介紹,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是舖面不大,但很講享受,有當年京城滿族貴族的遺風。而且從這些餐飲業的牌匾上,也深深地打著傳統文化的印記,據黑龍江省社科院專家李述笑說,當地商家的牌匾和名號上,多以德、義、福、順、興等組成,如福順德、雙和勝等,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

傳統藝術道外區綻放

 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述笑說,當時在哈爾濱有一個很意思的情景,道里區、南崗區因受俄式文化、猶太文化的影響,在大劇院上演的多是話劇、芭蕾舞劇等洋劇,欣賞的也是生活富足的所謂的高雅之士。而在道外區,上映的則是京劇、評劇、蓮花落子、東北大鼓、評書等傳統文藝形式,主要在福和茶園、安樂茶園、同樂茶園演出,觀眾涵蓋三教九流。

 當時這些傳統文藝形式,由於受到異域文化的擠壓,生存艱難。直到解放後,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不過,任何對藝術感興趣的人,若身處其中,必能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糅合中外獨具特色─中華巴洛克

 在哈爾濱的南勳街與靖宇街之間,有一個特殊的建築群落,在長350餘米的範圍內有39棟特色建築。從外面看,為歐式巴洛克建築風格,而院內則是四合院,有天橋、天井、迴廊,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這就是中華巴洛克。

外為巴洛克 內是四合院

 這些二三層老建築,都是清水磚牆、磚木結構,尤其是雕花圍簷,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築手法。而雕花大多以蝙蝠、牡丹、如意和銅錢等民間文化為元素,以傳達福祿、吉祥之意。正是這些特殊的老建築,記錄著哈爾濱市民族商業的崛起,承載著特定時期的城市文化內涵。

 據了解,位於南二道街的19號院是一個4棟磚木結構的建築,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前後,當初是煙台「仁和永」絲綢莊哈爾濱分號。南三道街120至128號的一處飯店,當年是「大中銀行」。南三道街109號曾經是道外最大的旅社「東亞旅社」。在南二道街27號,「同義福」3個黑色大字依然清晰地鑲嵌在老建築牆面上,這裡曾經是針織品代理店,既賣貨又住客商。靖宇街388號的「三八飯店」,周恩來總理曾經到此視察。

 然而隨著歲月的無情侵蝕,使許多經典老建築風光不在,磚木結構的房屋年久失修,有的牆體已經裂縫,局部塌陷,近幾年還發生了好幾起火災。為此,哈爾濱市對這些百年老建築進行「保護性搶救」。

搶救復修 重現商業盛景

 從2007年7月開始,遵循「以保為主,修舊如初,保用結合,合理更新」的原則,哈市啟動了「中華巴洛克」保護更新工程。目前,修繕更新改造工程初步完成,改造區域內將仍以開展特色餐飲、旅遊用品專賣、茶館書場、地方名小吃(地方戲名人館)、古玩字畫專賣、西餐酒吧歌廳等為主,將重現商業的盛景。

清代《東方曉報》體現愛國思潮

 在清朝時期,中國被沙皇俄國佔有大量土地,即使到了清末,俄羅斯依然對黑龍江流域虎視眈眈,甚至為此日俄還在東北發生過戰爭。隨著中東鐵路的興建,俄國人在遠東獲得各種特權,哈爾濱成為沙皇俄國經營遠東的中心點,數年之內先後出版多種俄文報刊,1906年更是出版了中文報紙《遠東報》,為沙皇俄國利益代言。

 當時,交涉局職員奚廷黻對此深感不滿,於是上書官署,指出《遠東報》「捏造黑白,製造侵華輿論,應速設報館以期抵制」。

 而哈爾濱道台府第一任道台杜學瀛上任後,亦深知輿論宣傳的重要,於是杜學瀛在光緒三十二年六月(1906年8月)資助奚廷黻創辦了哈埠國人的第一張報紙《東方曉報》。該報終在1907年7月19日出版。

 《東方曉報》為每周6期,每期對開4版。期發行千份左右。辦報宗旨是「研究政治實際,供當道採擇改良東省習慣,導社會先河」。但據奚廷黻當時給官署的呈文,該報是「專為抵制《遠東報》而設」,在辦報過程中堅持「與《遠東報》建對峙之旗」。《東方曉報》處處與《遠東報》所背悖,使沙俄如哽在喉。《東方曉報》的拒俄立場和行動開創了哈爾濱國人報紙反對外國入侵的光榮傳統。

 據李述笑介紹,雖然這張報紙也沒有辦多久,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抗侵略的愛國思潮。

情迷道台府 老闆為修繕奔波

 作為哈爾濱市傳統建築與藝術典範的道台府,曾經深藏於破舊的民居中,在城市改造中,幾乎被拆除。如今,道台府能夠莊嚴巍峨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很多人為它付出了心血,尤其是張樹波,為了道台府重見天日,竟被妻子趕出家門。

 張樹波本是經營一家彩電修理部,在一次上門服務時,發現了道台府,當時就淹沒在即將拆遷的居民區內。那時,張樹波認為,這麼珍貴的老建築拆掉太可惜,於是就給當地一家晚報寫信,說明保護道台府這樣的文化遺產,對哈爾濱這座城市意義非凡。同時求助當時的省社科院文史研究員李清勝,一起呼籲保護道台府,這引起了哈爾濱市領導的重視,市委書記杜宇新更親自進行調研。

荒廢工作 妻憤然離婚

 這時,人們才真正了解到,道台府是清政府為應對沙俄吞併野心,宣誓主權而設立,設立之年,就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成立元年。於是,哈爾濱市對道台府進行了修繕。

 得償所願,讓張樹波喜出望外,他於是更忙了,研究道台府歷史,拍攝道台府影像,以至於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荒廢了,這引起了家人的不滿,最終妻子與他離了婚。說到這裡,他有些激動,眼中有淚光,但只是一閃而逝。

 記者採訪的第二天,他就將遠赴俄羅斯打工,他說,道台府重見天日,可以接待旅遊者了,他就心安了,但最後,他希望能聯繫到第二任道台石肇基的後人,因為聽說他們保有其一件官衣,張樹波希望能將官衣加入到道台府的展品中,因為這方面還不夠充實。說不牽掛,其實他一直都在牽掛。 

傳統「官府菜」 袁世凱亦讚賞

 哈爾濱的飲食文化也是多元的,既受西方影響,又有傳統文化的折射,尤其是「官府菜」影響至今。第一任道台杜學瀛來到哈爾濱後,為了應對各國使節,從北京招來了一些著名的廚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任官廚鄭興文。

 1907年春天,46歲的鄭興文帶著14名京城廚師,進入道台府,開始了官廚生涯。鄭興文根據北方氣候和飲食習慣,針對中外官員的口味,創出不少名菜。他精心打造的飛龍宴、火鍋宴、鰉魚宴等菜式,樣樣都深受中外賓朋歡迎。

 而據鄭興文的第四代傳人鄭樹國介紹,鄭興文調製的「熏鹵鴨」色、香、味俱全。道台每有宴請,都吩咐膳房上這道菜,就連袁世凱也對這道菜讚賞有加。

首任官廚獲賜「濱江膳祖」

 1911年4月初,清政府為慶祝中東鐵路沿線撲滅鼠疫大捷,決定在奉天(今瀋陽)召開萬國鼠疫研究會,當時已升任外務部大臣的施肇基從北京打來電報,點名要鄭興文出任會議總廚。

 在「萬國鼠疫研究會」閉幕式上,代表清政府主持大會的施肇基,特別表彰了兩位有突出貢獻的人物:一位是積極調動科學手段,戰勝鼠疫的伍連德醫學博士,並賜「鼠疫鬥士」黑底金字匾;另一位就是為大會代表烹飪精美飲食的總廚鄭興文,賜「濱江膳祖」 黑底金字匾。這在當時是清廷恩賜的最高榮譽了。

 美食專家丁廣惠表示,鄭氏的官府菜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東北飲食,尤其是對龍江菜有著深遠的影響。

相關新聞
冰城洋風雖盛行 華夏文化亦茁壯 (2009-02-01) (圖)
兩岸學子專題二之二•大陸圓中醫夢 返台懸壺成空 (2009-01-30) (圖)
兩岸學子專題二之一.放寬陸生赴台 搭橋兩岸和平 (2009-01-29) (圖)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揭曉 (2009-01-23) (圖)
國境線探秘二之二.愛滋緬妓跨境賣淫 多邊預防機制待建 (2009-01-19) (圖)
金牛賀歲之:慳錢至上 (2009-01-18) (圖)
金牛賀歲之:監管漏洞 (2009-01-18) (圖)
國境線探秘之一「吸毒游擊隊」出沒 中緬邊境愛滋防線告急 (2009-01-18) (圖)
奧巴馬上台 弱美元終結? (2009-01-17) (圖)
體諒關懷 攜手抗逆 全家入營歷奇 (2009-01-17) (圖)
憧憬小奧救市 經濟年底復甦? (2009-01-16) (圖)
大雲寺佛舍利 祖出土44載終解密 (2009-01-15) (圖)
殺價鬥海嘯 省錢巧過年 (2009-01-14) (圖)
經濟低迷求職遇冷 首批保鏢生 憂變保安員 (2009-01-13) (圖)
百元過一周 當下最流行 (2009-01-12) (圖)
寧夏築綠色堡壘 抵禦沙暴襲內陸 (2009-01-12) (圖)
春運潮壓粵 鐵道部急援 (2009-01-11) (圖)
交通一體化 粵港澳提速 (2009-01-08) (圖)
馬勝利 不言敗 不言老 企業承包第一人 (2009-01-05)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三鄱陽之治書記省長親掛帥 規劃發展新模式(本系列完) (2009-01-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