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中國採取圍堵政策,雙方關係惡劣,但憑一句說話,就打開了建交契機,究竟這是句甚麼話呢?
60年代後期,中美為了遏止共產主義擴張,發動越戰;中蘇邊境爭拗升級,蘇聯在蒙古一帶駐兵,中國兩面受敵,壓力愈來愈大。1969年3月,中蘇兩國武裝部隊,更在東北烏蘇里江珍寶島發生衝突,當時毛澤東就批評蘇聯是「最兇惡的頭號敵人」,還聲明要認真考慮對付蘇軍可能入侵的對策。
「最兇惡的頭號敵人」這句話,原來是用來形容美國的,但轉移到蘇聯身上,就暗地裡透露了中美關係緩和的一點端倪。
毛澤東、周恩來在新中國的成立時,憑他們的氣魄和膽略,制定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和政策,組建了一支全新的外交幹部隊伍。在新中國的成立初期,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訪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當時負責禮賓工作的辦公廳交際處,亦即是今天禮賓司的前身,對這次訪問,做了大量的工作。
陪毛澤東訪蘇 首次練兵
隨著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愈來愈多,外交活動日趨頻繁,在周恩來總理的帶領之下,1955年外交部正式成立了禮賓司;至今,禮賓司已經歷了十八任司長,見證了中國外交史上的無數盛事。
60年代末期,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已達50多個,中國已成為了獨立於美蘇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毛主席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抓住美國不斷發出改善關係的資訊,調整了對美政策。
1971年7月,基辛格以美國總統特使的身份秘密訪華,由於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基辛格甚至把自己比作幾百年前到中國探險的馬可波羅,並將此次秘密的訪問命名為「波羅一號」。前外交部禮賓司司長、時任禮賓司接待處副處長的唐龍彬是這次秘密接待的禮賓人員之一。他回憶說,當時有點像地下工作,只能單線聯繫。家人或朋友都不能說,自行「失蹤」了幾天。
由於基辛格是秘密訪華,但為了表達中方對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在保密當中盡可能體現禮賓接待的規格,顯示對這次中美會談的高度重視。
基辛格在北京只停留了48小時,在他們抵京後,周總理就打破慣例,親自前往美國代表團的住處,與他們會面,令基辛格一行感到十分驚喜和突然;為此,他們還特別提前15分鐘,在樓下等候。
開會的時候,雙方一坐下來,基辛格的秘書馬上將厚厚的檔案夾子放在他面前,總理注意到了,基辛格就笑著解釋說,都是秘書給他的講話提綱和有關文件做參考,他不得不照著唸。周總理說會談時可以自由、放開、隨便地談,基辛格回應說終於來到別人稱為神秘的國土,周總理笑笑說,等他了解這個國家,就不會感覺神秘了。
迎基辛格來華 低調保密
基辛格這次秘密訪華,恢復了中斷20餘年的中美兩國政府間的交往,為尼克松總統訪華和兩國正式建交打下基礎,標誌著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兩國簽署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的第一份公報—《上海公報》,當中聲明,彼此都不會迴避各自歧見,即使觀點不同,但雙方願意尊重對方的立場。
第二份是《建交公報》,在1979年1月1日正式發佈,宣佈中國與美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保留與台灣非官方往來。第三份是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八一七公報》,當中強調,美國會「逐步減少售賣武器予台灣」。
「駐港公署掠影」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子剛 主持
香港回歸後,中央政府根據基本法第155條規定,授權特區政府與外國商談簽訂互免簽證協議,或以行政安排方式互免簽證。多年來,國家外交部一直致力於支持特區政府爭取外國給予互免簽證的待遇,公署也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向特區政府通報情況、審核文件,外國早日簽署協議。目前在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尊重各國傳統 策劃創意無限
為體現對非洲朋友的尊重,峰會禮賓安排,除遵循國際慣例外,還充分考慮非洲國家的習慣。一般的國家,比如說總統,是按照國家的英文字母來排;但是,非洲國家內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總統按照任職時間的長短來排,就算中間任期中斷,第二次當了以後,也可以連續計算,因此跟非洲有關的活動,就按照他們的原則,尊重他們的習慣做法。
設計中國特色禮品
俗語有云:「禮多人不怪」,何況是國賓到訪。禮賓司會因應不同的活動,設計一些物品,有實際用途之餘,又有紀念價值,看似簡單,其實都好花心思,像「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舉辦時送給得獎同學的紀念品是一本記事簿,既得體又實用。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時,籌委會專門成立了「禮賓用品公關小組」,跟有關的公司一起,為此次峰會設計了配套的禮賓用品,即是宴會上的功能表和請柬等,富有中國特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胡錦濤主席在11月4日舉行宴會,在宴會快結束的時候,穆巴拉克請胡錦濤主席在他的功能表上簽名,並作為紀念品收藏。
安排別致歡迎儀式
這次峰會期間,禮賓司根據籌委會統一部署,成功協調一個個隆重儀式,這種前所未有的、超常規的做法,體現中國政府對非洲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例如在機場舉行的歡迎儀式,有禮兵列隊歡迎、檢閱儀仗隊,有專門的人歡迎,有國旗等,如此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非洲國家都非常歡迎。
前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現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讚揚外交部是一個很好的團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論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國際上反響非常好。
禮賓工作或者禮賓司的工作不僅僅是外交部的工作,它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的禮賓擔負國家的禮賓任務。
外交部禮賓司在自己的地方做準備工作,怎樣複雜都有方法解決,但如果在其他國家、地區進行儀式,會有多困難呢?下一集,就會同大家回看外交部在香港97回歸典禮之前,當時香港仍然是英國殖民地,禮賓官為何要爭取1秒鐘時間去凸顯國家主權?
從容應對大場面 爭分奪秒顯功架
主持梁愛詩曾經參加過一些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法律會議,因為由國家司法機關主辦,會由外交部禮賓官協助接待。她覺得禮賓官給大家的印象是熱情有禮,反應敏捷,而且對國家的問題,掌握得非常好;到訪外賓突然的提問,他們可以恰到好處地回應。
今日,中國與171個國家建立邦交,與友好國家舉行會議是平常事,但在2006年,中國一口氣舉辦了三大峰會,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三大峰會,其中2006年11月4日至5日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新中國外交史上,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國際會議,這項重大的外交活動,對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精心設計迎送方案
此次峰會,非洲國家領導人雲集北京,外交部禮賓司作為峰會秘書處禮賓組的主要成員,承擔峰會的各項禮賓工作。整個峰會期間,共安排了70餘場雙邊會談和會見,其中包括胡錦濤主席跟順道訪問的6國元首,以及與會領導人舉行的31場雙邊會見與會談、6場歡迎儀式及42場機場迎接儀式。如此密集的會見儀式,給禮賓官的協調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當時任職禮賓司司長、現中國駐希臘大使的羅林泉和他的團隊,精心設計各種迎送方案,細化每項具體安排,反覆進行演練,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秩序井然,其背後,是結集禮賓工作人員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勞動。
11月4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迎接儀式,是峰會活動的第一場正式活動,並作現場直播,如果有哪位領導人晚了到現場,就會很尷尬。由於49個代表團,分散住在北京20多家酒店,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他們必須在30分鐘內,依次到達人民大會堂,而每一位代表團團長抵達的時間,相隔僅有36秒。為了做到精確無誤,禮賓司組織了兩次大規模實戰演練,設想了各種突發情況,確保迎接儀式萬無一失。
迎接儀式進行時,胡錦濤主席要站在門口,迎接每一個國家的元首,外交部人員當時考慮這麼多人過來一一握手,可能需時將近五十分鐘,為了令過程更緊湊,及保證禮賓上的規格及後面的會議順暢進行,經過精確計算,排練了無數次,最後縮短到三十幾分鐘完成。
巧思腳印標誌引路
為了保證與會的領導人在開幕式時集體入場、就座的秩序和效果,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親自指揮,外交部禮賓司採用了腳印標誌引路,它讓各領導人順暢、自然地入場、就座。很大程度體現了禮賓工作的智慧和水平。
當時禮賓司設計了三保險,第一在休息室,有一個示意式的主席台座位安排,每個代表團的聯絡員,提前引著團長去看一下,提醒他大概的位置。第二個步驟就是擺好了四排聯絡員,把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帶到他的位置。第三步驟就是由禮賓人員負責在前面帶路,結果非常順暢自如。
中國外交官紀實第3集: 中國禮賓官(上)
主持: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
播映時間:有線財經資訊台3月7日(星期六)晚上7時30分及晚上10時正播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