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400萬學子湧上海 與農民工搶飯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凌馨、實習記者 程媛媛

 2009年內地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11萬人新高,加上歷年未就業的大學生,預計今年內地將有1,090萬高校畢業生湧入求職市場。千萬大學生有四成首選上海求職,令在滬求職學生數趕超農民工。而上海有關方面稱,當地近20萬畢業生「不挑不揀」方可全部就業,已無力應對外地赴滬求職者。在滬求職的400多萬「天之驕子」們開始與民工「搶飯碗」,物業保安、酒樓迎賓、農場「豬倌」、外賣小弟,就連向來人人避之不及的殯葬業,也成了大學生眼中的「香饃饃」。

  「遺體整容化妝工」——在3月21日上海舉辦的首場殯葬行業專場招聘會上,益善殯儀館決定招聘兩名大學生擔任這項特殊工作。原本懷著忐忑不安心情的人事主管曹先生沒有料到,這個屢屢招不到人的職位,竟引來近90名大學生的激烈爭奪,其中不少還是女生。而在這場僅持續5小時的招聘會上,更是出現了冒雨排出百米長龍、5,000多人爭奪418個崗位的火爆場景。

殯葬業成「香饃饃」

 與外界的想像不同,此次殯葬行業招聘,並沒有開出令人咋舌的高薪,一般都在1,500至3,000元人民幣左右;就連既要有學業知識,又要常與屍體接觸的「遺體整容化妝工」,起薪也只有3,000元。當記者詢問一位民工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薪水、這樣的工作,他大笑著搖頭答道:「如果月薪有1萬的話,我也許會回家跟老婆商量一下」。然而大學生小董的表現卻截然相反,她說自己早就預料到殯葬行業專場招聘會吸引很多人,「所以特意趕了個早」。

 目前上海各大高校的畢業生幾乎每天都在網上「海投」簡歷、逢招聘會就參加,甚至在農民工專場招聘會上也滿是大學生的身影。而用人單位在聘用學歷、技能要求低的崗位時,並不會青睞大學生,反而憂慮大學生缺乏吃苦精神或把單位當跳板。據麥可思公司近日發佈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就業跟蹤月度報告》稱,截至2009年2月底,上海僅有4萬餘大學畢業生成功簽約。

花費逾萬求職未果

 而據調查,許多大學生為求職的開支付出卻十分驚人。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的吳同學給記者細細算了一筆賬:因四處求職,他用彩色激光打印的紙質自製簡歷200份,花費500元;名牌正裝一套近2,000元,化妝品一套500多元;參加公務員考前培訓加上報名費、輔導資料共花費1,300餘元;前往江蘇、天津電視台參加面試,往返路費加食宿費近2,000元;再加上通訊費、人情費等前後花費了已然近萬元,但至今尚未落實工作。

 據上海團市委近日開展的大學生就業狀況階段性專題調研顯示,上海一些高校出現了學歷與簽約率「倒掛」的怪現象,部分專業的研究生簽約率比不上本科生,本科生比不上專科生。「三年前千辛萬苦考上研究生,本以為畢業後前途無量,到頭來找工作還比不上技校出來的小表弟」,上海理工大學印刷工程專業的李城感慨道,「爸媽天天電話催著問工作的事,家裡所有親戚都被發動起來替我找工作,我的壓力好大,你見過有民工這樣找工作的嗎?」

滬逾半外企 今年不招應屆生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畢方方電】上海市對外服務公司日前發佈《2009年在滬外企人才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調查中僅45.12%的外企計劃招聘應屆生,且其中一半企業的招聘人數在10人以下,42.86%的企業招聘人數為10至50人,只有7.14%的企業招聘人數在50人以上。

 在有招聘計劃的外企中,44.44%的企業最需要理工科畢業生,25.93%的企業最需要經濟管理類畢業生,11.11%的企業最需要行政文科類畢業生,另有18.52%的企業在應屆生招聘中不限專業。

 從招聘崗位看,技術類崗位佔招聘崗位總數的32%,居第一位;其次是市場、銷售類崗位,佔22.73%;第三是研發類崗位和行政類崗位,均各佔13.64%;第四是管理培訓生,佔9.09%。

 雖然外企招人有限,應屆畢業生依然相當青睞外企的職位。上海市對外服務公司通過對上海12所高校部分應屆畢業生調查顯示,46.44%的學生期望到外資企業工作,26.78%的學生期望到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期望到民營企業和自主創業的僅分別佔0.58%和1.16%。這其中97.88%的受調查畢業生希望在上海就業,願意去經濟相對落後但急需建設人才的地方就業的畢業生較少。

再提「上山下鄉」 效果成疑

 面對似乎無解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北京大學于鴻君教授撰文《啟動「新時期上山下鄉工程」》,建議選招200萬大學生「上山下鄉」,每人每月發4,000元薪水,兩年後再重新參加畢業分配。中國人民大學的王亞君則提出了建立「知識青年基地」的想法。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也曾有政協委員向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建議,能否向中西部地區推薦上海的大學生去就業。俞正聲委婉回應:「他們連自己的大學生都解決不了。」人大教授張鳴則明確表示反對:「上山下鄉解決不了大學生就業。」

 張鳴認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能夠安置大學生的崗位,如事業單位、學校等早就人滿為患,唯一能給大學生安排的就是「村官」。然而大學生村官一般只能做助理,且絕大多數是衝著轉成公務員的許諾去的,少有紮根農村志向,「如果大批的人去了,這種許諾也許就成問題,因為現在的基層公務員的編制已經大大超編」。張鳴稱,當年下鄉的知青多數白耗了青春,連起碼的工業技能都沒有,「今天下崗待業的,大多是他們」。

大學生創業 成功率極低

 求職不成,創業如何?有地方人大代表甚至提出,可鼓勵大學生擺地攤創業,解決暫時的就業問題。但反對者也不少,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當「走鬼」不僅浪費所學知識,成功率也低。統計數據顯示,內地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只有2%-3%,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這一數據也僅有4%。

 復旦大學畢業生趙宇正身陷「浪費人才」的爭議漩渦。大學快畢業時,他應聘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卻因為薪水太低而放棄,選擇了在學校附近開餐館,20萬的啟動資金則是借來的。由於本是復旦學生,趙宇在開店的同時,還兼職做起了外賣小弟,「復旦生賣盒飯」一說便流傳開來。

 對此不少人評價,人人都能賣盒飯,趙宇之舉浪費國家多年對他的栽培。趙宇卻回應:「我走我的路,我掙我的錢,跟他們好像不搭界。」他稱最初開餐館也是被逼無奈,「待在上海的基本生活費就要3,000多元,還不算上拍拖的錢,你說我不開餐館還能怎麼辦?」

90%創業者屬「生存型」

 問及現在的經營狀況,趙宇坦承這家店生意還行,但還沒有收回成本,不過他自認,一定比開辦高科技企業的創業者們成功,「創辦什麼高科技公司,大客戶基本都被大公司壟斷了,你辦這種公司能掙來錢嗎?」

 據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專家辛保平介紹,在內地90%的創業者都屬於「生存型」,創業的動機是解決吃飯穿衣等基本問題,因此比較盲目,靠感覺找項目,之前缺乏對項目的評估,失敗率居高不下。其中3年存活期的佔15%到25%,5年存活期的為3%到5%,能夠擴大規模和盈利的成功者還不到1%。

大學生求職「五大怪狀」

 面對20︰1的嚴峻就業形勢,海投簡歷、「零薪水」求職,甚至打出「賣身廣告」,都已不算什麼「新聞」,在金融危機導致空缺崗位大幅減少的2009年,大學生求職可謂怪象迭出。

怪象之一:學生擠爆民工旅社

 在上海繁華地段徐家匯,數百名從外地來上海找工作的大學生擠爆了一整棟類似深圳「十元店」的旅社舊樓。他們風塵僕僕滿懷希望地從外地趕來,白天趕場子參加招聘會,晚上最多有12人擠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入住短則幾天,長則半年。吃5塊錢一份的盒飯,住15元一天的架子床,出門時光鮮,歸來卻垢面。旅社老闆感慨:「本來開店是定位給民工的旅舍,現在倒成了大學生的宿舍」。

怪象之二:女生願做「不育保證」

 由於擔心女大學生工作不久後就要結婚生子,人力成本太高,不少單位都在私下設有「不招女生」的限制。為了打消單位顧慮,滬上有求職頻頻失敗的女碩士生公開宣稱:「如果有單位願意聘請我,我可以寫一張『三年內不生孩子』的保證」。不少用人單位也坦言,除了考慮應聘員工當前的能力外,也會考慮其入職後的持久性,對於招收生育期的女員工,單位往往會更慎重。

怪象之三:貼錢實習圖早進門

 動手能力差、工作不踏實,幾乎是招聘單位對應聘大學生共同的「負面評價」,與之相比,他們更願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經歷的低學歷求職者。作為應對,不少大學生不惜「倒貼」費用進入較好的單位進行短期實習。就讀於新聞專業的學生小林透露,她為了在應聘前謀求「印象分」,剛上大四就進入一家報社實習,誰知在辦理手續時,她和其他實習生一樣,都被要求購買一本價格近200元的書籍。而某醫大學生小路也指,「實習費」在某些地方已屬慣例。

怪象之四:應聘無果搶錢回家

 為了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待業多日的大學生王某懷揣一把瑞士軍刀,在北京西客站附近的一小區內搶走一女子挎包,被當場抓獲。事後警方發現,被搶女子包中僅有4元人民幣及一瓶礦泉水。近日,豐台檢察院以涉嫌搶劫將他批捕。據悉,涉內地無業大學生的刑事案件有增多的趨勢。

怪象之五:求職受挫輕生屢發

 「感覺好累,好累……看不到未來和希望……總是沒有信心,沒有目標,過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這樣消極地度日。」這是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劉偉生前最後一篇日記中記錄的心靈感受。今年1月23日,找工作屢屢受挫的她,自溺於一個傾倒垃圾的狹小水池。2個月後,從日本留學歸國的「海歸」全小姐,因無法承受2,000元的月薪現實與高薪理想間的巨大落差,在工作後的第三天跳樓自殺。

相關新聞
400萬學子湧上海 與農民工搶飯碗 (2009-04-12) (圖)
黔打造供港菜場 港人落戶搶商機 (2009-04-11) (圖)
外交信使 人在密件在 行程瞞家人 (2009-04-11) (圖)
鄭汴新區推進 邀港商投資 (2009-04-09) (圖)
家電下鄉振內需 輔助措施未到位 (2009-04-08) (圖)
各地密集推新策 保增速惠及港企 (2009-04-07) (圖)
新醫改三年目標:九成民眾享醫保 (2009-04-07) (圖)
港深打造教育圈 河套擬建大學城 (2009-04-06) (圖)
港企無懼海嘯 逆市在京擴張 (2009-04-05) (圖)
過半女大生相親 恨釣金龜婿 (2009-04-05) (圖)
舉重若輕釋國策 游刃有餘答記者 (2009-04-04) (圖)
舊西藏農奴:生活極淒苦 性命屬領主 (2009-03-31) (圖)
經濟觸底反彈?內地智囊分歧 (2009-03-30) (圖)
重慶:中國西部之門 (2009-03-29) (圖)
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獎人物介紹 (2009-03-28) (圖)
外交部發言人 代國家發聲與世界對話 (2009-03-28) (圖)
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危中尋機 逆勢而上 (2009-03-27) (圖)
洋觀眾「零距離」感受西藏巨變 (2009-03-25) (圖)
駐藏將軍憶當年 農奴解放載史冊 (2009-03-24) (圖)
三鄉拓古典傢具業 冀闢港澳海外市場 (2009-03-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