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外交信使 人在密件在 行程瞞家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外交部有一個較神秘的隊伍,他們的工作充滿危機,亦考驗體能極限,這就是「外交信使」,每次都是帶著國家機密文件,到不同的駐外使領館,要抱著「人在、文件在」的意志工作,即使聽來誇張,但又確實如此。

 在全世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著近250個中國駐外使領館,這些外交機構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在外交部裡,有一支特殊的外交官隊伍,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國內與駐外使領館之間傳遞國家機密文件,他們就是外交部信使隊。

絕密文件 隨身攜帶

 信使隊每一次出差,都帶著裝有國家機密文件和敏感物資的外交郵袋,由兩位以上的專業信使運送。按照國際法規定,外交郵袋在通行各國時,豁免檢查及不可侵犯;而運送郵袋的信使,所持有的外交護照享有外交豁免權。由於這是目前唯一可以在國家間免檢傳遞物品的特殊渠道,它的作用備受世界各國重視。

 由於事關國家機密,信使必須遵守嚴格的紀律,出差的時候,甚至連家人都不能說將要到哪去;另外,行程中也不跟陌生人進行交際或談話,經常要防備有人對文件有企圖,專心一意看守文件。

 大部分郵袋經嚴格密封後,交由航空托運,至於絕密郵件由信使隨身攜帶,時刻不離左右。在過程中,兩名信使只能一個人睡覺,另一個必須值班,絕不含糊。不論途經甚麼地方、遇到什麼情況,對於信使來說,責任重於生命,人在文件在,誓與文件共存亡。

李克農:信使是外交大動脈

 五十多年前,當時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曾說過一句話:「外交信使是我們的外交大動脈」。中國外交信使隊伍成立於建國初期,那時以蘇聯為首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相繼與新中國建交;剛剛成立不久的外交部,決定在辦公廳機要處設立信使科,專門為駐外使館傳遞國家機密文件及駐外人員的家書。信使工作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當年周恩來總理,更親自在外交部上呈的報告中,把「外交信差」的「差」字圈掉,改為「外交信『使』」。

 那時,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敵視、封鎖政策,中國的國際環境十分惡劣,信使隨身攜帶國家機密文件,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高度的敵情觀念。

兩人一組 吃睡不准同步

 新中國成立初期,積極建立邦交,信使往來次數較多,但當時的交通工具並不發達安全,他們需面對種種困難。

 新中國一方面與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195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已達25個,那時,中國通往世界的空中通道共有三條:一是往南經仰光,一是經香港去東南亞,一是往北經莫斯科去歐洲。

 由於去歐洲的信使,需經莫斯科轉機,加上中蘇關係正處於蜜月期,所以從北京到莫斯科是中國信使最常飛的路線。他們那時候乘坐的是「伊爾14」小飛機,飛機只坐40個旅客,飛行時機身比較顛簸,飛機艙裡更不是密封的,上升初期乘客會很冷,直到開啟暖氣以後才比較暖。而飛行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更遠遠不能與現在相比,航空技術也比較落後,從北京到莫斯科,中途必須多次轉機,整個旅程長達三天兩夜,十分辛苦。

信使曾遭綁架 一路食宿緊張

 五十年代後期,蘇聯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道路,中國實行爭取「兩個中間地帶」的外交戰略,加強與非洲及西歐國家的關係。1960年9月,古巴成為首個與中國建交的拉丁美洲國家,但從北京到夏灣拿卻成了信使們最擔心的旅程。到古巴的旅途漫長,而且危險重重;在這條航線上,曾經有中國信使被綁架。

 1961年4月,卡斯特羅率領的古巴軍隊剛剛擊潰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豬灣登陸入侵」,兩國關係非常緊張。兩位中國信使去古巴執行任務,中途在庫拉索島過境停留,他們在旅館住下以後,有一個信使陳景湘,被幾個古巴流亡分子試圖綁架,其間因驚動了旁人而倖免於難。

 事件發生以後,中國信使每次路過此地都不會離開旅館,絕不鬆懈,一般也不到餐廳去吃飯,改為要送餐服務;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會兩個人一同進食,害怕萬一食物有毒,或是下了迷藥,所以一個人先進食,過兩個小時以後沒出異樣,另一個才放心進食。

 外交信使對國家的忠誠,令他們不怕強權,堅定原則。信使到中美洲或南美洲出差,最擔心的是當地的天氣。由於當時這班飛機的終點站是美國南部城市邁亞密;如果天氣不佳,飛機就會直飛,當時中美兩國仍處於敵對狀態,很難想像中國信使降落到美國會有甚麼後果?所以信使在飛機上常常提心吊膽。

迫降紐約機場 機上毀絕密

 1960年12月,中國首任駐古巴大使申健到古巴上任。那天夏灣拿上空雷電交加,飛機在烏雲中上下飛行而無法降落,機組人員決定直飛邁亞密。申大使得知後,強烈要求機組人員盡一切可能在夏灣拿機場降落;機組人員見中國外交官準備銷毀文件,意識到事態嚴重,決定再次嘗試,飛機最終在夏灣拿機場強行著陸。古巴革命政府領導人格瓦拉少校冒雨親自迎接,大使緊握著他的手說:「我們差一點就飛到邁亞密。」少校回答說:「我們絕不會讓他們把中國大使送到美國。」

 1962年,蘇聯民航開闢了由莫斯科直飛夏灣拿的航線,中國信使便改乘這班航機,但是最令他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有一次飛機遭遇強風,不得不緊急降落紐約機場,當時的信使知道以後馬上跟機長說:「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使,帶有國家的重要的外交郵件,現在降落到紐約,你們要保證我們人身和文件安全。」

 飛機在紐約機場降落,信使在飛機上處理了絕密文件,作最壞的準備,紐約機場如臨大敵,四個大探照燈照著航機。然後蘇聯駐聯合國的外交官登上機艙向信使表示,按國際法規定,蘇聯飛機等於蘇聯的領土,美國人是不能夠隨便侵犯的,希望令中國信使安心。後來機場給飛機加油之時,美國派來領航員協助,但蘇聯的航空小姐誤將「領航員」的英語讀作American Leader(美國領導人),一時之間令中國信使大為緊張;現在聽來像是個笑話,但當時兩名信使是很不輕鬆的。

入世路漫漫 信使亦艱辛

 中國外交的歷程到了近十年,在國際上有一個大突破,就是在2001年12月11日,朱鎔基總理在多哈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為最後加入這組織的主要貿易國之一。中國加入世貿的過程並不簡單,跟其他政治外交議題同樣複雜、同樣艱巨。

 從前的信使工作,幾乎付出生命去完成任務,很令人感動,而花十五年時間加入世貿,當中亦有很多艱辛,特別是跟歐美國家談判。為甚麼中國會花長時間爭取加入世貿組織呢?除在經濟角度上可以擴大貿易,進一步經濟改革、吸引外資之外,還可減少中國跟其他國家之間的紛爭。因為「入世」是向全世界發出一個明確信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之中,一個被賦予完全權利的成員;跟從同一個貿易規則進行交易、解決糾紛。有一個共同的規則,就可以減少磨擦,所以「入世」能幫助外交關係。

談判曲折 終成正果

 回顧中國加入世貿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2年11月,中國政府開始列席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大會。1985年11月,關貿總協定通過中國申請,決定讓中國成為觀察員;到了1986年7月,中國正式提出申請,恢復1948年簽署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

 第二階段由1987年開始,中國遞交各種協議文件,以及同各締約國磋商,其間有部分締約國漫天要價,令中國復關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直至1995年6月3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接受中國申請,中國終於成為組織觀察員。

 第三個階段由1996年3月開始,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首次正式會議在日內瓦舉行,開始與組織成員談判雙邊協議;直至2001年9月,中國全部完成與世貿組織成員的雙邊談判。2001年11月10日,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表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2月11日,朱鎔基總理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如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八年,現在中國政府仍然要求某些政府部門、企業要跟世界整體市場準則接軌,要根據WTO公開、公平原則經營。這個轉變很大,而且更要一直持續下去,才可以令世界更加認同中國的國際地位。

「駐港公署掠影」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子剛 主持

 公署與國家外交部、駐外使領館以及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設有應急和緊急情況通報機制。

 香港回歸祖國十一年以來,公署直接參與處理涉及香港同胞領事保護案件達到五千多次,協助處理的案件有一萬多次。

 這些香港同胞,有的持香港特區護照,有的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也就是BN(O)護照,有的持海員證。不管香港同胞持有何種證件,不管遇到何種情況,人在建交國,還是非建交國,只要香港同胞有需要,特派員公署和駐外使領館都用熱情的服務,依法提供領事保護。

中國外交官紀實第8集:外交信使(上)

主持: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

播映時間:有線財經資訊台2月21日起,一連10個星期,逢星期六晚上7:30至8:00播出

相關新聞
黔打造供港菜場 港人落戶搶商機 (2009-04-11) (圖)
外交信使 人在密件在 行程瞞家人 (2009-04-11) (圖)
鄭汴新區推進 邀港商投資 (2009-04-09) (圖)
家電下鄉振內需 輔助措施未到位 (2009-04-08) (圖)
各地密集推新策 保增速惠及港企 (2009-04-07) (圖)
新醫改三年目標:九成民眾享醫保 (2009-04-07) (圖)
港深打造教育圈 河套擬建大學城 (2009-04-06) (圖)
港企無懼海嘯 逆市在京擴張 (2009-04-05) (圖)
過半女大生相親 恨釣金龜婿 (2009-04-05) (圖)
舉重若輕釋國策 游刃有餘答記者 (2009-04-04) (圖)
舊西藏農奴:生活極淒苦 性命屬領主 (2009-03-31) (圖)
經濟觸底反彈?內地智囊分歧 (2009-03-30) (圖)
重慶:中國西部之門 (2009-03-29) (圖)
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獎人物介紹 (2009-03-28) (圖)
外交部發言人 代國家發聲與世界對話 (2009-03-28) (圖)
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危中尋機 逆勢而上 (2009-03-27) (圖)
洋觀眾「零距離」感受西藏巨變 (2009-03-25) (圖)
駐藏將軍憶當年 農奴解放載史冊 (2009-03-24) (圖)
三鄉拓古典傢具業 冀闢港澳海外市場 (2009-03-23) (圖)
港府撥4.5億 助1600大廈節能 (2009-03-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