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汽車業的機遇與挑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29]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創會會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2009年1月,中國汽車銷量超越美國的66萬輛至74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另一方面,美國的汽車銷量像陷入沼澤中,一月份的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滑了約37%。

 中國1月份的汽車銷量大豐收,是由於消費者在春節前積極購車來方便旅遊、探親和拜年,使國內乘用車庫存大大減少了八萬輛。但是,在上述汽車業的成就背後,卻存在很多問題包括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產品競爭力依賴價格;關鍵技術過分依賴進口、零部件的開發被外國牽引著。要解決上述不合理結構,中國必須加快關鍵技術的科研、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

銷量雖增加 技術仍落後

 專業分工可使汽車更精準、耐用和更安全舒適。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2005年已超過630億美元,至2010年市場需求超過2萬億美元。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超過2000家,但大部分都是規模小和技術不足;營業額達一億元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只有約200家。大部分的中國零部件生產商生產成本高,整體效益低;技術研發、成本控制、資源分配、保護知識產權和整部車輛各零部件的連結關係,都缺乏詳細分析研發、協調和檢討。高技術含量及高利潤的零部件包括發動機、燃油噴射和排放系統、安全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傳感器等主要零部件,差不多都被國外企業或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公司所控制。在全球都重視環保的大前提下,全球大國均紛紛提高排放標準,中國如不急切改善技術,將大大削弱中國自主品牌的出口能力及前景。

 由於中國對汽車產業的國產化要求,大部分的外國汽車在中國的工廠,都會在華設廠的同時,把外國汽車零部件的工廠都一併引進中國。例如北京現代把韓國汽車零部件引進中國,在不到兩年已經使北京現代中國境內的零部件生產率提升到七成;主要原因是汽車主廠與零部件廠的關係不是單純價格,而是長期穩定的合作成果。全球前一百位的零部件供應商有七成以上都在中國開展業務,包括意大利的BREMBO(北京)的煞車系統、曼胡集團的濾清器、日本普利斯(惠州)的輪胎等等。另一方面,吉利汽車收購澳洲的DSI(Drive Train),一間財務出現困難並進入破產程序,年產量達18萬台,集研發、製造及銷售自動變速器的公司。

 香港沒有汽車生產工業,但香港能作為中國汽車的國際技術平台,更容易引進華裔人士在先進國家研發的新技術和成果。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說會建立創意辦公室;在創新科技方面,無論在硬件和財政上都投放很多,在5間研發中心所做的工作包括汽車零部件和電動車的應用等。

 個人網誌:hk.myblog.yahoo.com/ckyeung06

相關新聞
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中國慈善事業 (2009-04-29)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推動科學和諧發展 (2009-04-29)
預算案表決結果的啟示 (2009-04-29)
中國汽車業的機遇與挑戰 (2009-04-29)
漁人碼頭說明什麼 (2009-04-29)
包庇護短 嚴人寬己 (2009-04-29)
掃除香港隱憂 全力發展經濟 (2009-04-29)
兩岸關係的新契機 (2009-04-29)
為何對成龍言論大做文章 (2009-04-29)
採取緊急流感應變措施 (2009-04-29)
「暴力小英」的困局 (2009-04-29)
增黃金儲備減風險 (2009-04-29)
人民幣不高興和香港的責任 (2009-04-28)
為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2009-04-28)
香港應全力防範豬流感 (2009-04-28)
兩岸抱團取暖實現雙贏 (2009-04-28)
佐立克說了不算 (2009-04-28)
美國要向現實低頭 (2009-04-28)
財爺宜「加碼」助紓困 (2009-04-27)
建立軍事互信重在磨合溝通 (2009-04-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