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我是傳統的文科人,對經濟理財根本就是吳下阿蒙。蔡東豪先生的著作一向殷切拜讀,對填補自己對財經世界的膚淺認識甚有幫助。不過最近在《讀書好》(五月號)看到他談「金融民族主義」,不禁在心中勾起一些波瀾。他其實主要針對中國式建構國際金融中心的看法加以批評,強調有選擇性的開放(尤其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肯定不會令上海在「有生之年」冒出頭來,並以英國倫敦的全面開放因而成功作為對比例子。
我不懂金融,對世界經濟走勢也不甚了了,當然明白到中國選擇性開放的弊端(其實那根本就是國策,差不多可套用在所有範疇上)。然而我想指出的,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全球性金融衝擊,為何仍要堅持一切唯西方視尚的制度,乃不證自明的公理?我對於「大家都知道HSBC挫至三十三元,公眾也知道是哪一間投資機構做,但又可以怎樣做呢?只要沒有違法,我們便要接受,難道要走回頭路嗎?」,可謂由衷感到不是味兒。
如果我們批評在民族主義的國策下,有能力掌握消息的人便成為不公平的贏家,那麼今天大施財技把升斗小民玩弄股掌之上的大鱷,為何仍有那麼多人罔顧不義為其護航?天下烏鴉一樣黑,不同的遊戲規則就有不同的「知情者」,「不違法」往往只是字面掩飾的把戲。坦白說,所謂的不公平,不過在現存制度上的既得利益者(掌握財技之流),對於在未來日子中,自己的利益在新遊戲法則下會被威脅及瓜分的狡辯。對不起,請不要再假惺惺說甚麼商業及金錢邏輯最容易預測,也不要再馬後炮做後設高手——我們都不知道過去數周在全球被豬流感陰霾籠罩下,港股為何仍然一直飆升?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資訊流通,有的只屬不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
以上最佳的類比就是西醫制度對市民的「迫害」,最顯淺的例子就是強迫被隔離的人吃「特敏福」,情況就如沙士時期大量患者被累至終生受骨枯折磨相若。「不違法」確實是很好的擋箭牌——不過大家心知肚明,法由誰人立彼此心中有數。現實世界的不完美當然令人難受,但小人充君子式的詭辯卻更加教人坐立不安,五十步可以笑百步,但絕不代表彼此分屬黑白兩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