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茂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香港回歸後,一九九八年特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的同時,有意「保留」了一百家英文中學可以「豁免」母語教學。而這些英文中學絕大多數都是所謂「佳質」的名校。這一下子就把香港的中學分化成兩大類,一是中文中學,一是英文中學。前者代表了「普通」,後者代表了「名校」。這種標籤效應一開始就使母語教學嚴重受挫,使母語教學「低人一等」,引起了部分人對母語教學的不滿,使母語教學的推行倍感困難,為日後有人要「推翻母語教學」埋下伏筆。
與此同時,本港大學的教育並沒有作相應的改革,沒有母語教學,還是英語教學。這就造成了香港大學只和英文中學「銜接」的奇怪狀況。這更加強了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的標籤效應,使母語教學吊在半空中。
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實施母語教學,這是維護國家尊嚴、維護本國文化、加強國家民族認同感所必須的。而母語教學必須是「一條龍」的,以小學、中學到升大學都必須是以母語教學為主,不能中間割裂,兩頭不一致。但香港卻偏偏出現這種荒唐的情況。
結果,香港推行母語教學十二年,成效差強人意,在一片混亂中爭論不休。學校、學生、老師、家長皆無所適從。如今,特區政府不得不對此做出「微調」,由學校「自行決定」教學語言。這樣一來,母語教學等於名存實亡,香港又回到老路上去,十二年的回歸之路是否白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