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劉迺強先生在《信報》發表文章,嚴厲批評特區政府對教學語言政策的微調,文章很有見地。不過,香港的問題不在用什麼教學語言,而在於香港大部分師生的母語是廣東話。以方言作為母語,其先天不足,不問可知。
香港中國人的母語是中文嗎?是,也不是。兩岸中國人的母語都是中文,但一般而言,這裡說的作為教學語言的中文,其口語是普通話(國語),書面語言也是以普通話為基礎的;雖然有一部分台灣民眾不承認自己的母語是中文而是台語,但台語也就是閩南方言,還是中文的一部分。
香港的中小學校,除了少數以外,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其實是用廣東話,廣東話是中國的一種方言,但不能說廣東話就是中文。然而在香港,約定俗成的說法,所謂中文,其實是指廣東話。
以方言作為教學語言乃至於電子媒體主要語言的,香港獨一無二,這也無可非議,各種因素使然。但是將廣東話當做中文,卻是一大謬誤,為什麼香港大部分學子「中文」普遍不好,因為他們從小所處的社會、學校和家庭,是將廣東話當做「中文」的。廣東話主要是口語,雖然在香港,廣東話作為書面語言也廣泛運用,但在大中華範圍,只能一隅所用,而且廣東話的書面語言,與規範的中文有很大差距,更不是規範中文。
因此,只要香港社會仍然將廣東話當做「中文」,那麼即使全部學校都用這種「中文」教學,香港的中文水平也永遠不會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