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早前因應審計署和立法會賬目委員會改善公共街市管理的要求,近月突向轄下公共街市逾萬個商戶提出簽訂新合約,以加強街市管理。但事件引發軒然巨波,多個販商組織強烈不滿署方強迫販商倉卒簽署不公平新約。猶幸政府終釋善意,近日承諾允許延長舊約期十二個月,已簽約商戶的合約亦自動失效,釋除一次風波。事件再次反映「循序漸進」的改革意義,以及政府重視民意溝通的重要性。
香港公共街市原由前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管理。但數十年來,這些市政街市的環境衛生常為市民商戶詬病,鼠患頻仍、積水處處、燈光昏暗、廁所骯髒、臭氣薰天,投訴多時,始終無法根本改善。近年超市積極擴充,街市更需革新管理,商戶始能面對競爭。食環署接手後,公共街市管理問題,多年仍無寸進,個別街市舖位出租率奇低或被擅用。審計署正是針對這些情況要求食環署正視問題。
然而,這些街市管理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問題越耽擱,解決難度越高,牽涉的關係和利益層次越深。概括而言,改善公共街市管理的難點有二:首先是「生計利益」,據悉現時不少商戶原承租人已因各種原因失去聯絡,不少現時接手的租戶,由於沒有原承租人簽署新約,只能被當局要求撤走。其次是「商販文化」,街市清潔衛生井井有條,需要商販合作。然而數十年來,商販都習慣在一個不太講究細節的管理環境經營,要強化商販自身的管理意識並非一紙新約便能做到;歷史遺留下來的管理問題,當局一直採取放任政策,直至各種管理陋習變成民間慣例後,一下子改變便很不容易。
街市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與此同時,政府在制訂新約時,沒有考慮販商的經營狀況和續租困難,事前也沒有充分討論,簽約手法十分匆急,商販倉卒接過深奧的新約條文,在沒有得到充分解釋下便匆匆簽字。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手法,難以得到商販認同。而且,新約條文雖便於管理,部分條款卻儼如大商場般苛刻,處理手法值得商榷。由於事件涉及逾萬個商戶,牽涉層面廣泛,加上現時經濟低迷,政府更要審慎處理,以免製造更多不穩定因素,自亂陣腳。
現時事件的癥結在於官民之間欠缺溝通,雖然社會強烈要求政府當局改善公共街市的管理手法,但政府當局改善時卻欠全盤的循序漸進計劃。六月八日,我和幾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及十多名販商代表約見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商討事件,會上喜見政府釋出善意,承諾暫緩執行新約措施,初步解除了一次「街市危機」。我們希望政府和商販把握緊接的十二個月時間,協調出雙方均可接受的新約內容。
要改善街市管理問題,不可奢望有立竿見影的方法,政府應從優化街市配套改善商販營商環境着手,提供誘因,讓街市各方都容易接受,以求營造新的街市管理文化。充分諮詢,釋出善意,表達政府對商戶的尊重,循序漸進改變街市管理模式和商戶的習慣,方能根治公共街市的管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