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基建項目應注重效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6]     我要評論

陸恭蕙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表示,政府將於未來十年,投放三百五十至五百億港元於大大小小的基建項目上。破舊立新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在運作效能而言,興建新的基建(例如公路、橋樑、鐵路、新界的新市鎮,以及九龍的新發展項目),究竟能否為我們帶來最高的長遠經濟效益呢?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每項工程如果要具備高能源和資源效益,納稅人和用家一定要有所付出,才可以看到成果。每項由公帑支付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設計和策劃,才能讓項目由零開始建造並顯示出成果;而工程最終的成敗則建基於項目是否設計得宜,以避免欠缺效率的表現。

工程缺乏全盤考慮是流弊

 首先以令人關注的啟德發展計劃為例,雖然計劃正積極考慮多種環保元素(例如設置區域供冷系統),然而發展地段的長遠運作效能並沒有得到適當的關注。即使是負責撥款、規劃和設計的人士亦未曾留意他們正製造缺乏效能的計劃;他們曾經把過往的項目成功地完成,並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了如指掌。可惜的是,欠缺對長遠高效能關注的意識實屬複雜的事情,但往往牽涉到如成本假設為較高、需時假設為較長、傳統(習以為常)及技術等相類似的要素。

 建築業的專家承認工程一向缺乏全盤考慮;將每件零件的使用達到最佳效能並不困難,但將所有零件集合時,卻難以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然而他們亦知道計劃的倡導者並沒有要求專家們提供與眾不同的好成果。因此,如果政府要求所有公營計劃都必須具有最高的長遠經濟效益並成為招標的最重要考慮,情形會怎樣呢?我相信一定會造成巨大的轉變,因為專家們一定會竭盡所能以新思維迎接挑戰。只要發展及融資方面給予推動力,我相信本地的專家絕對有能力應付。

 最近,市區重建局公佈他們新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是「鼓勵」,這是一個公營物業發展商改變香港物業發展界的例子,市區重建局旗下有很多項目,例如觀塘重建計劃,期望該計劃可以由局方帶頭作出高質素的發展。

 公營機構除了可以成為改變的催化劑,更可以令工程學校及職業學校教授相關的知識,例如舉辦課程教授年青工程師及承包商如何減少能源及資源的運用。不少基建項目年期都很長,動輒十年以上,翻新舊的計劃可以達到高效能,一些計劃雖然已進行了一半,但引入新思維可以提高餘下計劃的品質及效能。現在科技先進,以電腦幫助計劃設計及管理已是非常普遍,環保的工程及建設亦可以變成習慣。以上的建議都對香港有長遠的經濟效益,但一直被忽視,希望林鄭月娥局長可以破舊立新,創出一個好開始。

相關新聞
香港需要深層次思考 (2009-06-16)
奧巴馬豪賭「全民醫療」計劃 (2009-06-16)
理性處理正生書院糾紛 (2009-06-16)
資金流向決定一切 (2009-06-16)
伊朗大選:變與不變 (2009-06-16)
基建項目應注重效能 (2009-06-16)
金管局新總裁的不二人選 (2009-06-15)
校園毒禍嚴重 禁毒刻不容緩 (2009-06-15)
平實看中國軍費增加 (2009-06-15)
內賈德當選的玄機與挑戰 (2009-06-15)
中國對朝:痛下決心?保守療法? (2009-06-13)
警惕股市隨時逆轉 (2009-06-13)
是泡沫還是復甦? (2009-06-13)
香港需要民族主義 (2009-06-13)
馬英九接受勸進 (2009-06-13)
地區資源不是從天掉下 (2009-06-13)
戒毒教育不容歧視 (2009-06-13)
公民黨的路線之爭 (2009-06-12)
打通港金融業與珠三角經脈 (2009-06-12)
「長城6號」演習凸顯國家反恐方略 (2009-06-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