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打擊毒禍,必須加入對年輕人的人文關懷。幫助青少年向毒品說不,本港青少年團體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青少年團體可幫助青少年用正面、積極的人生觀面對自己、環境、人際關係。青少年團體吸引青少年參加活動,亦能從團體的互動與回饋中發展較積極的人生觀,進而珍愛生命與掌握現狀。
行政長官曾蔭權出席立法會本會期最後一次答問大會時表示關注青少年吸毒問題,指出有關問題有急速惡化跡象,暑假將至,有需要加快及加大力度落實反青少年吸毒措施,而且要爭分奪秒。
青少年吸毒新特點
毒品對青少年的荼毒非常深遠,早於1998年,聯合國已就毒品問題發表《政治宣言》,警告:「毒品摧毀生命和社會,破壞人類的持續發展,並導致犯罪。毒品影響着所有國家的各個社會階層,特別是作為世上最寶貴財富的年輕人。吸毒令他們失去自由和發展」。
根據禁毒處資料,香港青少年吸毒情況近年有惡化跡象,並呈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他們吸食的毒品,99%是氯胺酮這類危害精神毒品。這類毒品在吸食方法、吸食地點、斷癮症狀、對身體和精神的初期損害等方面,都較海洛英等傳統毒品更為隱蔽。青少年吸毒地點則漸趨本地化,而吸毒場所也由「地下」走向「地上」化,昔日多偷偷躲在家裡、公園或娛樂場所,最近則公然在泳灘乃至校內吸食,真是愈發明目張膽。另外,青少年吸毒成群結黨的增多,上癮成癖的增多,深入校園的增多,吸食的毒品類型增多。近年,社會濫藥吸毒之風屢禁不止,不少娛樂明星更被揭發吸毒藏毒,為助長青少年吸毒產生惡劣作用。
打擊毒禍,必須加入對年青人的人文關懷,幫助青少年向毒品說不。人文關懷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而本港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
在青少年吸毒問題上,本港社會關懷年青人文化這項元素的確存在嚴重缺失。首先,是一些學校對青少年吸毒的嚴重性麻木不仁。明明毒品已在校園泛濫成災,但一些學校的管理層和校長,仍然百般掩飾,指「情況未算嚴重」,他們擔心學生吸毒的事若曝光,會影響校譽,因此對校園毒品問題採取鴕鳥政策,或是掩耳盜鈴,採取包庇學生、暗地開除學生等自欺欺人的做法。這些學校的校譽心魔,與學生的利益有根本矛盾。學校隱瞞學生吸毒的事實,縱使學校保住了所謂校譽,代價卻是犧牲了學生的利益,這樣的學校對學生缺乏人文關懷,是不道德的。
抽離私隱的人文關懷
第二,是抽離了私隱和人權的人文關懷內容。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實施校園驗毒措施,而香港只有部分國際學校自行制定各類驗毒計劃。香港社會上有種聲音指,強制校園驗毒,有侵犯學生私隱和人權之虞。但以所謂私隱及人權掩蓋甚至變相放縱學生吸毒,是對學生最大的傷害,也等於放棄對學生基本人權的保護。保護私隱和捍衛人權不是抽象的觀念,如果私隱和人權被抽離了人文關懷的內容,那不過是一些虛偽的口號。本港應走出抽象私隱和人權的誤區,加快推行校園強制驗毒計劃,幫助學校和家長盡早發現學生是否沾染毒品,有利社會早日幫助學生擺脫毒品侵害,這才是真正對青少年的人權和私隱予以保護。
第三,本港社會、學校和家長,對青少年、學生和子女缺乏人文關懷。青少年為什麼特別容易受到毒品的誘惑,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不成熟和認知能力的不完善。處於快速的身心發育、成長時期的青少年,思想比較幼稚,好奇心又很強,對毒品的危害認識不足,抵禦毒品誘惑的能力較差。這個年齡段的人,如果與家庭發生矛盾或在社會上遇到難題,或者受同伴的影響,就很有可能從毒品中找尋安慰與刺激。對青少年、學生和子女的人文關懷,不是對他們不聞不問,也不是對他們溺愛有加,而是要關心他們健康成長,增強他們的抗誘力和抗逆力。孩子最早與人的接觸和交往是在自己家裡,一些不良的家庭環境使孩子發展成為吸毒者的可能性更大。缺乏父母之愛、缺乏管教、沒有人撫養、或者養育者本人吸毒等因素就是一個孩子可能成為一個吸毒者的最早的危險因素。
青少年團體可發揮積極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少年吸毒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美國社會上至聯邦政府,下至每一個社區、學校和家庭,都將控制青少年吸毒視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他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使多年來青少年吸毒人數一直呈現的增長趨勢在最近幾年得到了有效控制。
幫助青少年向毒品說不,本港青少年團體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青少年團體可幫助青少年用正面、積極的人生觀面對自己、環境、人際關係。青少年團體吸引青少年參加活動,亦能從團體的互動與回饋中發展較積極的人生觀,進而珍愛生命與掌握現狀。2004年6月25日成立的「粵港青年交流促進會」,五年來組織及贊助了逾三百項旨在讓兩地青年深入交流的活動,總參與人數高達兩萬多人。青少年藉由積極參與青少年團體主辦的活動,可增廣見聞,開拓視野,激發其潛能,提升勇氣與自信,讓其熱愛生命,勇於向毒品說不,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今年2月成立的「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將充分發揮香港開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的優勢,整合青年社團力量,運用多種資源,匯聚青春力量,搭建交流平台,擴大交流規模,拓展交流領域,構建交流機制,推動兩岸四地青年交流再上新台階。本人希望「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與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對青少年展現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向毒品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