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近月到訪珠三角多個省市,並會見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意味着特區政府在落實中央年初頒佈的《珠三角規劃綱要》的浩大經濟工程開始起步。現時兩地政府應該開始思考比較具體細緻的規劃方向,否則只會停留在只說不做的空想階段。在《綱要》的設計下,珠三角分為「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個經濟圈九大城市;其中,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和珠海又是三個經濟圈內的中心城市,與香港關係密切,經濟基礎相對最佳,在粵港深入合作的初期階段,宜先從這五個城市入手,探索合作模式。
從產業角度看,上述五大城市是粵港合作「先行先試」的最佳試點。粵港之間的合作,目前主要是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合作,而建立更理想的合作關係必須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以上述廣東珠三角九個城市的現狀來看,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因素,九市的發展並不平衡,然而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和珠海發展較快,已形成較好的產業規模,在這種產業規模下談合作,將可事半功倍,成為香港與其他城市合作的楷模。
五市合作 先行先試
另一方面,從五個城市的當前情況檢視與香港的合作關係,亦各有側重。深圳毗鄰香港,與香港的經濟關係也最密切。她是新型的經濟中心,在金融、高科技產業、對外貿易方面具有優勢,能全面配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深圳與香港的合作核心,首要應解決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問題,例如兩地企業人員自由流通的問題便應放在首要位置考慮,以突破兩地的地域界限。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除是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廣東省通往內地各省的交通樞紐,多年來已確立成熟的物流和分銷網絡,香港可借廣州省會的優勢,分銷產品和服務,特別是港商如要推動香港產品內銷,便應加強與廣州的合作。
東莞發展多年,是區域內最重要的外貿加工型企業集中地,現已具備產業升級的條件和需求動力,與香港的合作,產業升級將成港莞合作的焦點。產業升級的具體方面包括培訓產業工人和中級技術人員、企業中級管理人員等。
佛山是國內新崛起的工業重鎮,擁有一批諸如家電、陶瓷等廣東品牌的產品,這些產品,現時亟需強化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港佛合作可以科技合作為突破口。
珠海是區域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特區,也是港珠澳大橋在廣東省的落腳點,是香港與廣東西部以至廣西自治區聯繫的重要中轉站,港珠合作應以未來的西部發展為着眼點,將珠海提升為香港向西部地區發展的橋頭堡。
促成具前瞻意義的規劃
香港與珠三角九個城市的合作,要深入中心,先行先試;上述五個城市,更是先行先試中的核心。要將上述具體方向進一步落實,粵港政府可爭取這些具體方案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之內,這樣一來,《綱要》的發展方向和框架便更牢固。
民建聯已於七月組團會見萬慶良,提出我們上述「粵港合作先行先試」的建議;八月中,我們亦會出訪珠三角多個城市,希望為香港促成這項別具前瞻意義的經濟規劃工程,突破香港經濟的區域界限,謀求一個更長遠的經濟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