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台灣陸委會在最新的「大陸情勢」分析報告中指出,大陸方面對兩岸政治對話應已開始着手準備。報告舉例,大陸涉台智庫等研究單位近期所召開的研討座談,議題亦開始觸及兩岸政治協商與軍事互信機制等敏感議題。6月13日,清華大學法學院與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就和平協議與兩岸統合路徑等進行研討。6月30日,全國台灣研究會於青海舉行兩岸關係現狀與前瞻研討會,探討主題包括和平協議、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和實現路徑等。另外,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2009年度研究課題,也包括兩岸政治協商機制之研究,等等。
事實上,國台辦主任王毅分別在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會晤及訪美時,提出「經濟為先,循序全面發展;互信為重,逐步破解難題」,以及「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不存在過快或是過慢的問題,也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的「兩個不存在」觀點。
筆者相信,兩岸政治對話,是在總體關係逐步緩和,經濟、文化等各項往來不斷升溫局勢下,自然的發展和正常的邏輯結果。不過,台灣陸委會雖然看到對岸的努力方向,卻沒有對此作出正面和積極的回應。倒是跡象顯示,馬英九團隊還沒有將兩岸政治對話擺上議事日程。似乎將這些敏感的內容規劃在馬英九連任之後。
其實,就馬英九打勝連任之戰而言,及早展開兩岸政治對話,是得分而不是失分。台灣的民意對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主流是肯定的,多數人也支持兩岸及早政治對話。就以「撤飛彈」議題,不先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很難具體談到軍力部署問題,就算撤了也難以驗證。而馬英九一旦為兩岸正式停戰建立功勛,怎還會拖累他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