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普選的三大指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19]     我要評論

宋小莊 資深評論員

 香港反對派提出「五區總辭」,試圖製造聲勢向中央施壓,提前實現普選。他們以為,香港地小人少,已有二十多年的選舉經驗;香港民調支持盡早普選;香港是法治社會、政府廉潔、市民教育程度高,沒有理由不能盡快實現普選,中央沒有理由拖延普選。

人類實現普選花費較長時間

 這種對普選的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世界上普選的歷史很短,只有六十多年。人類既有普選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普選在西歐、北歐和北美可說是成功的,但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卻未必是成功的。美國早在1812年已普遍實行投票選舉,1913年參議院也由間選改為直選,但到1965年才實現普選,用了150年。1965年美國國會取消各州對選民的文字測驗,可見教育文平高低並非實現普選的標準。至於民調,僅供參考,不足為例。近年不少國家政府的滿意度只有30-40%,甚至更低,也不是統統要下台換班,改個滿意度高的。

 普選到底應當具備甚麼條件呢?從已經實行普選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來看,普選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國家認同。美國長期以來歧視黑人和印第安人。各州黑人奴隸只能按3/5計算人口,未課稅的印第安人還不計在內。在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解放黑奴,激發了美國黑人的國家認同感,經歷了大概一百年,聯邦政府感到其國民的國家認同感足夠了,才於1965年實現普選。台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感還是很高的,當時還沒國統會制定國統綱領。到1993年李登輝推動入聯、修憲,引發認同混亂、省籍衝突、族群撕裂,卻在1996年普選總統,最終導致「台獨」政黨執政。直到2008年,經歷多少曲折才撥亂反正,提供了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香港回歸以來,國家認同有所提高,但據中大亞太所民調,2009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和中國的香港人57%;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香港的中國人43%,少於半數,而認同自己是香港的中國人只有13.3%,這顯然是偏低的。

正確看待普選的兩面性

 二、政治生態。香港政黨林立,根據比例代表制的設計,應當走向「多黨制」。但因後過渡期中英爭拗、基本法23條立法受挫、2005年「泛民主派」綑綁否決政改方案等因素,香港形成反對派和建制派兩大陣營,具立法會分區直選選票比例呈六四律,成為變相的「兩黨制」。美國也實行「兩黨制」,但民主、共和兩黨政綱相近,兩黨選民並不對立。泰國篤信佛教,民性平和,但普選之後,城鄉對立,紅衫軍、黃衫軍壁壘分明,互相踐踏。香港政治生態如不改善,恐步泰國覆轍,難走美國之路。

 三、貧富懸殊。《論語.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西歐人深懂其妙,法國1946年普選,德國1947年普選,英國1948年普選,都是在戰後重建、國家窮白、貧富相近的情況下實現的。印度卻不懂孔子之說,在貧富懸殊時實現普選,留下隱患,當然還有別的原因。目前香港貧富懸殊極為嚴重,普選添煩添亂添折騰,實在不宜。

 由此看來,民主可能是好東西,也可能是壞東西。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民主應當是好東西。政府的管治能力也應當以上述三指標的數據來衡量,才符合曾蔭權提出的「進步發展觀」。

相關新聞
治理香港需要政治家 (2009-08-19) (圖)
「先行先試」讓中小經紀打進粵市場 (2009-08-19)
香港普選的三大指標 (2009-08-19)
原教旨主義入侵政壇 (2009-08-19)
南海權益不能再讓 (2009-08-19)
施政報告發展新產業 (2009-08-19)
熱錢看好中國經濟 閃電進出引起波動 (2009-08-19) (圖)
輿論促「正生」公開賬目澄清傳言 (2009-08-19)
混亂的思維邏輯 錯誤的政治判斷 (2009-08-18)
抗毒工作刻不容緩 (2009-08-18)
大陸伸援手 台灣有顧慮 (2009-08-18)
正生應公開營運真相 (2009-08-18)
時過境遷 蕭規曹不隨 (2009-08-18)
謹慎不懈 迎復甦曙光 (2009-08-17)
應提高網上安全意識 (2009-08-17)
驗毒內耗不斷 香港之悲 (2009-08-17)
社民連如意算盤不易打響 (2009-08-17)
縱容吸毒才是「大惡」 (2009-08-17)
領導人高效救災是最大政治 (2009-08-17)
偽造出來的倫理 (2009-08-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