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台灣遭受莫拉克特大風災後,圍繞美軍飛機和大陸巨型直升機到台灣實施災害救援之事,引起了海內外媒體和世人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北京軍事觀察家認為,此事雖然在本質上是一個人道事件,「兩國三方」也都着力從「人道援助、超越政治」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和理解對方,但從程序上看,作出派機決定顯然是一政治和行政的決定;從細節上看,又是「塗淡機身」,又是「技術降落」,當事方無不顯示出刻意和精細的安排,透露出時時、處處「講政治」的痕跡。大陸在對待美國軍機入台救災問題上所表現的務實態度、理性處置和平常心態,很自然在海內外評價中得到高分。
包容心胸空前寬厚
首先,在對待美國軍機抵台救災問題上空前理性。8月16日下午,當美軍C-130運輸機裝運美方救災物資抵達台南空軍基地時,台灣媒體大幅報道這是1979年「美台斷交」30年以來,美軍再度以人道援助名義踏上台灣土地;美國軍機在台南空軍基地頻繁起降,「台美軍事交流以此達到30年來最高峰,其意義更是不言而喻」。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則平靜表示:「這是有關國家通過民間渠道,對台灣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回答記者關於美方向台灣地區提供風災援助事的提問時說,有關國家已經向中方表明,這是其通過非官方渠道向台灣地區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觀察家認為,大陸對於美國軍機進入台灣實施救災的行為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即使官方和軍方考慮到這一事件背後的政治因素,但定義為「人道主義援助」十分得體,既表達了大陸對於台灣民眾特別是災民的情意和善意,也顯示了大陸處理台灣事務的方式方法更加與時俱進。
其次,在安排大陸飛機入台救災議題上空前體諒。出於對政治層面和「國安」因素的考慮,台灣當局對大陸提出派米二六直升機來台救援一事態度含糊,一會設置吊掛噸量婉拒,一會表示「另有考慮」,給人以滿懷難言之隱之慮。橫觀大陸方面,則表現得比較適中大度。當得知台灣救災急需運載工具時,國台辦表示大陸願提供任何型號直升機給台灣救災;當了解到台灣方面對大陸飛機進入台灣救災有其它顧慮時,國台辦表示,若台灣需要,大陸可以向俄羅斯租用MI-26直升機援助台灣;中央台辦、國台辦主任王毅還專門表示,大陸方面準備援助台灣的米26直升機是民用飛機,不具備軍方背景,沒有任何政治問題。
第三,在對待島內關於軍機救災的多元聲音上空前包容。當美軍飛機進入台灣救災時,有台灣「立委」延伸解讀為:「假如有『人禍』時,美軍也會來救援」;想要對台用武的人,一定「三思而後行」。還有人認為,大陸願意提供巨型直升機加入救援,是與美國較勁,是中方的政治考慮。面對上述操弄政治言論,國台辦的回應是「四襾撥千斤」,呼籲不要借賑災做政治文章,這其實也是對災區同胞的最大不尊重。觀察家認為,大陸此次對台灣的救災援助言行,表現得確實是大愛、大度、大氣,既是對台灣人民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時真情援助的真心回報,也是內地社會進步的綜合反映。大陸已經或正在揚棄過去政治話語有餘、人道文化關懷不足的傳統做法,表現得更加平靜、自然和以人為本,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