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今天的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有一矛盾正在日益凸現,那就是日趨嚴重的腐敗和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後之間的矛盾。更嚴重的還在於:政治體制改革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了一個幾乎令人談虎色變的概念了。
這背後的原因,不是因為人們認識不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不是不知道如何改,而主要是擔心一旦開啟了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就會引發社會動亂。因此,在維穩的思維下,政治體制改革自然就退居二位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政治體制改革成了裝飾品,風平浪靜的時候拿出來研究、探討一下,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束之高閣,維穩成了重中之重。
政改滯後導致矛盾激化
必須承認,這一思維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嚴重的誤區。誤區之一,就是忽視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與今天中國各種矛盾之間的因果關係。今天中國的各種矛盾各有其原因,但就直接影響人民對政府信任和威脅執政黨地位的腐敗問題,則來源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後。
必須看到,過去二十年中國維持了高速經濟增長,也出現了為全球所矚目的「中國崛起」;但過去二十年,由於忽視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積累了許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正在以加速的方式激化乃至惡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腐敗。
在中國,誰都明白「發展是硬道理」。但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道理。當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矛盾也積累到一定階段,經濟和政治一頭快、一頭慢的態勢就無法維持下去了。如果硬要維持,那將使整個國家機器陷於疲於奔命,而最終仍無法阻止矛盾的激化。
因此,政治體制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這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理論表述,而是中國今天實實在在的現實。
問題是,還有第二個誤區,那就是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或將導致社會動亂,或將導致執政黨的地位受到威脅。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今天中國的各種矛盾頻發,即便拖延政改,社會動亂也已層出不窮,國家機器疲於奔命。
以小步累計大步
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改,而是如何改。前蘇聯因政改而倒台的例子,也許是令人對政改談虎色變的主要原因。但蘇聯倒台不是由於實行政治體制改革,而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式出了問題。因此,中國目前需要迫切討論的,不是要不要政改,而是如何政改。
包括我們在內的不少人士,這幾年都提出中國政改要實行「碎步走」的方式,也就是在維持社會穩定的大局下,從一些非敏感的領域入手,以小步累計大步,逐步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碎步走」的領域和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年三月的人大和政協兩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從形式上看,如果在兩會的議程中,逐步增加質詢和辯論的環節,同時增加新聞媒體(尤其是電視直播)的覆蓋;從內容上看,如果首先就政府財政預算展開質詢和辯論,然後逐步過渡到對官員的問責和彈劾;從程序上看,如果兩會代表的遴選,能逐步向選民公開,這都是既有中國「協商民主」特色,同時又可在維持穩定前提下,穩妥推進政改的有效方式。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黨內民主。
千萬不要小看「碎步走」,三、五年回頭看,可能就是一大步。最關鍵的是:在這三、五年中,由於政改「碎步走」的進程,民意將逐步得到釋放,各種矛盾將逐步得到紓緩,積重難返的腐敗問題也將在社會穩定的同時逐步得到化解和解決。其結果是,官民關係將逐步理順,執政黨的地位將重新鞏固。
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關鍵就在於一念之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