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對通識科用中英對照試卷意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28]     我要評論

黃美美 中學校長

 近日有些學校對考評局擬取消「通識教育科」雙語試卷的安排有強烈的不滿,認為考評局單方面取消教育局通告第9/2006號有關通識教育科的教學語言安排。

 據悉當日第9/2006號通告提及的措施,是為回應教統會「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而設的過渡安排。由於「報告」要求所有英文中學在所有科目中必須採用英語為教學語言,而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是新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當時部分英中對用英語教授這科表示憂慮,因而產生四年過渡期的安排。時移勢易,「報告」有關教學語言部分,已於今年被「微調方案」取代。在「微調方案」下,英中可自行選擇用何種語言授課,當然通識教育科也不例外。由於不再規定所有英中必須用英語授課,學校可因應自己學生的能力,全英教授通識,全中教授通識,或部分班別用中文或英文授課。中中可以做到的事,相信英中更有能力去完成,又何需雙語試卷,讓學生在考核時才選擇用中文或英文回答試卷內任何一條題目呢?

 再者,通識教育科雖然分為六個單元,但六個單元彼此環環相扣,不是獨立的六科,通識的試卷也是綜合六個單元而擬定,並不存在可以一題用中文,一題用英文去作答,若在一題目內,又中又英,便更不像樣了。

 老師教授及學生學習的模式也不應該是獨立的,而在學與教方面該有綜合能力的培訓,這才是通識教育科精神的所在。即使設有雙語試卷,也不可能讓學生在應考時,自行選擇採用何種語言作答。語文是表達思維的工具,負責任的學校在培訓學生時,該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以一種主要語文作思維和表達論點的工具,在教學與評估方面互相緊扣,這樣才可以達致有效的學與教。若學生能力足夠表達,用英文應沒有問題;反之,半中半英,不中不西的培訓對學生的學習更為不利。只為了「保存」英中的「全英招牌」,並不是教育專業工作者應有的表現。若要再實行「過渡方案」,教育局宜重新思量「微調教學語言」的整體策略,並考慮重新執行2005年報告書的要求,在四年過渡期後,執行各科全英授課的規定,以貫徹教育局第9/2006號通告的要求,造福學生。

相關新聞
創意產業建基於藝術 (2009-08-28) (圖)
華盛頓解不開內外「死結」 (2009-08-28)
理性對待「軍機救災」令大陸得分 (2009-08-28)
中國無責任替西方擺平朝鮮 (2009-08-28)
錯亂的對華多重思維 (2009-08-28)
美元稱霸全球 中國應有對策 (2009-08-28) (圖)
中美對話應着眼於戰略縱深 (2009-08-28)
對通識科用中英對照試卷意見 (2009-08-28)
中國將成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2009-08-28)
急需提高深海採油能力 (2009-08-28)
如何看待民進黨邀達賴訪台 (2009-08-28) (圖)
凝聚共識智慧 發展知識經濟 (2009-08-27) (圖)
香港吃虧在「折騰」 (2009-08-27)
超級政治颱風 (2009-08-27)
反對派早該回家睡覺 (2009-08-27)
私隱條例破壞家庭傳統 (2009-08-27)
「公投迷藥」食壞人 (2009-08-27)
做好預警 防範天災人禍 (2009-08-27)
另一個角度看滬港 (2009-08-26) (圖)
希望施政報告不炒冷飯 (2009-08-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