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話你知 上世紀60-90年代,科學家在南極凍土帶和海底發現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種環保能源一度被看作替代石油的最佳能源。可燃冰是自然形成的,它們最初來源於海底下的細菌。海底有很多動植物的殘骸,這些殘骸腐爛時產生細菌,細菌排出甲烷,當正好具備高壓和低溫的條件時,細菌產生的甲烷氣體就被鎖進水合物中。由於需要同時具備高壓和低溫的環境,它們大多分佈在深海底和沿海的凍土區域,這樣才能保持穩定的狀態。可燃冰被能源科學家看作最環保的化石氣體,經過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並且能量巨大,是普通天然氣的2-5倍。
可燃冰作為燃料雖然環保,但是如果開採不當,卻會加劇溫室效應。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技術能使可燃冰大規模的從海底轉移到陸地上,將其保存。中國首艘自主研製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為「海洋6號」,9月初全面完成海上綜合試航,將於國慶節前交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資料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