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西安與京都——傳統手工藝產業政策實行的思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日本京都傳統交通工具——人力轎。資料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錢 華

2009年暑假帶領學生去西安進行中國文化實地考察,一方面,我們為歷史悠久的古都勝跡感到無比的驕傲,另一方面,也為旅遊景點傳統手工藝品的銷售管理混亂感到十分的悲哀。

 在黃山腳下的藍田玉銷售店,一塊簡單的玉價錢可以從一千五百元殺到三百元;乾陵的藍田玉銷售店林立,可是你不能相信到底哪一家最有信譽;鐘樓的下面,精美的剪紙成堆地攤在地上售賣,價錢是商店裡的三分之一;大唐芙蓉園裡的手工藝品店雖然數目不少,但從質和量來看都顯示不了大唐的氣勢。

 陝西是歷史悠久和中國傳統文化燦爛之地,它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手工技藝,翻開《考工記》、《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

 西安古樂、碑林拓片、仿古青銅器、長安造紙、戶縣農民畫、麥稈畫、華縣皮影雕刻、合陽面花、木偶、寶雞馬勺臉譜、鳳翔彩繪泥塑、木版年畫、千陽刺繡、延安布貼畫、關中剪紙、耀州青瓷器、藍田玉石、韓城紡織工藝等手工藝及其製品,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美麗形式和地方文化內涵。在千百年的傳承發展過程中,這些手工藝至今仍舊以鮮活的生命力生長傳承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

  這些陝西傳統手工藝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被納入保護工程。2006年4月陝西省正式啟動了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制定並下發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並於同年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2006年起,陝西省先後舉辦了「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命名表彰大會暨大師作品展」,召開了「陝西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編輯並陸續出版了《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陝西民族民間美術叢書—雕塑卷》、《陝西民間木雕集》等專著。

 陝西政府為了保護和承傳傳統手工藝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如何將企業生產、銷售以及觀光三者結合起來,提高手工藝產品信譽,顯然目前的措施是不夠的。京都在傳統手工藝產業振興以及政策實行這方面的經驗應該值得學習借鑒。

 2009年春分這一天,京都迎來了第7個「傳統產業日」。為了向海內外宣傳1200年歷史中培育的京都傳統產業的魅力,京都市在2002年(平成13年度)將春分這天定為「傳統產業日」,每年以「傳統產業日」為中心舉辦多姿多彩的活動。今年的活動包括「京都名匠——春秋會展」等。京都市政府設有傳統產業科機構,成為傳統產業振興活動等事務專責單位。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負責「傳統產業日」活動。

 傳統產業科還利用旅遊旺季負責推廣京都製品的艱巨任務。2008年12月7日,京都市在四條通的地下通道舉辦了「京都製品街道中的博物館」活動。這個活動通過活用日人流量約為6萬7千人的阪急電車河原町站這一立地優勢,抓住秋季旅遊旺季和聖誕這一絕好時機,目的是向廣大市民和遊客介紹京都的傳統產業製品。從河原町到新京極通,在全長近50米的櫥窗內展示了西陣織(織物)、京友禪(綢製品)、京燒.清水燒(陶瓷器)等,京都市指定的傳統產業製品共73件。展示櫥窗被分隔為20多個部分,分別被改裝為玄關、和室、壁龕、木格門等獨具京都町家特色的樣式。此外還通過正規的「造園」技術再現了小庭院。

 積極制訂法規依據。2005年5月13日,由學者組成的京都市傳統產業活性化研究委員會向京都市市長,就京都的基幹產業的發展條例的制定等提言。除以往國家指定的工藝品以外,把京料理、假髮藝術和金屬細工製品等擁有京都歷史和文化的產業也歸到傳統產業中,擴大了其含義和範圍。京都市以此提言為基礎,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制定全國第一個《促進傳統產業活性化條例》,並於2005年10月15日開始實施。

 這個條例是針對在近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海外產品的湧進的環境裡,為把越發艱難的傳統產業活性化而制定的。在該條例內,首次為傳統產業定義「以傳統技術和技法為基礎,生產與日本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緊密結合的製品的產業」。此外,為了開拓強化市場還制定了包括「價值與魅力的結合」、「日本獨有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文化的創造」的4個基本理念。為了綜合推進傳統產業的活性化,在制定計劃的同時還進行新商品的開發支援等6個基本措施。

 2006年11月13日京都市制訂了傳統產業活性化推進計劃。這個計劃是為了綜合推進傳統產業活性化,總結了至2011年為止的措施內容,以2005年10月實行的傳統產業活性化推進條例為基礎而策定的。包括了作為「應有目標提出」的「京都經濟的發展」和「豐富而活力充足的地區社會的形成」等內容,並且在明確了事業者和廣大市民以及行政各自應盡職責的基礎上,舉出了6個基本政策,和用公募制來支援的新措施「京物璀璨挑戰事業」的創設等以各政策為基礎的40個具體專案的措施。並且,提出了能讓國內外的人感受到「豐富內心」的,擁有京都傳統產業製品「京物」的「京都式慢節奏生活∼真正豐富的文化生活∼」的建議。

 建立推廣機構。如「京都市傳統產業會館」就是京都傳統工藝產業重鎮。「傳統產業會館」多為縣市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益法人,設置的目的有三:保存有關傳統工藝技術、技法的資料與文獻;進行後繼者技術的研習;設展示場開拓需求。

 京都在傳統手工藝產業振興政策實行方面早已成效顯著,希望西安在未來政策推行上能做為參考借鏡。(本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西安與京都——傳統手工藝產業政策實行的思考 (2009-09-26) (圖)
中國文化中心文化講座資訊﹕ (2009-09-26)
豆棚閒話:蟹之亂談 (2009-09-26)
文化觀察:歷史的眼睛 (2009-09-26) (圖)
藝術網絡媒體的現狀與使命 (2009-09-26)
歷史與空間•「春橋體」何以乏人問津 (2009-09-23) (圖)
豆棚閒話•另一《己亥雜詩》 (2009-09-23)
開卷有益•書評:《決斷,鄧小平最後一次南行》 (2009-09-23) (圖)
古典瞬間•慈禧的閨蜜 (2009-09-23)
亦有可聞•從蘇軾的「意」談起 (2009-09-23)
歷史與空間•傷心容若悼妻詞 (2009-09-22)
人文世相•誰識當年鄭板橋 (2009-09-22)
亦有可聞•李清照詞中的幽會 (2009-09-22) (圖)
古典瞬間•古人「食蟹」經 (2009-09-22) (圖)
寫我遊心•二院點燈 (2009-09-22) (圖)
歷史與空間•明清時期的「遊觀」及其建構 (2009-09-19) (圖)
豆棚閒話•著名演員舞台下的百味人生 (2009-09-19) (圖)
文化觀察•有關渡江之種種 (2009-09-19) (圖)
文化觀察•《宿主》:想像力為王 (2009-09-19) (圖)
文訊•商務印書館建國60周年圖書展 (2009-09-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